• 中文核心期刊
  • CSCD来源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CA、CABI、ZR收录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94年  9卷  第3期

显示方式:
论文
柑桔茎尖培养的研究I.茎尖培养与增殖
陈菁瑛, 陈景耀, 柯冲
1994, 9(3): 1-6.
摘要:
取1mm柑桔嫁接树茎尖在附加6-BA(1.0mg/L)和NAA(0.4mg/L)的MS培养基上具有良好的分化效果;不同梢期的茎尖,其分化率不同。休眠结束后,刚开始萌发的芽或盛长期的芽最适合作茎尖培养的起始外植体。在以上分化培养基上,其茎尖萌发率可达78.4%~85.7%,且生长健壮;不同品种的柑桔茎尖在同一增殖培养基上,其增殖系数有较大差异;经连续继代增殖的芽转入改良的MS培养基中,进行壮苗培养,可获得健壮植株;采用100mg·kg-1IBA浸泡新梢基部,有利于生根。培养过程中,选择最适激素浓度,蔗糖浓度,培养基酸碱度以及足够的光照,可有效地避免试管苗黄化和玻璃状苗的出现。
甜瓜新品系“密甜瓜”的选育
魏文麟, 林碧英
1994, 9(3): 7-10.
摘要:
密甜瓜为我所选育出的适于高温高湿地区栽培的甜瓜新品系,瓜果柚形,浅绿色,果面光滑无沟纹,有光绎,平均单瓜重0.5kg.果肉浅绿色;平均果肉厚度2.87cm,品质佳,果肉细而爽脆,味蜜甜,含糖量13.2%,香气浓,具有水蜜桃芳香,而且糖分在果肉中分布均匀,种子小,长卵形。较抗枯萎病和白粉病,对病毒病有较高的耐病性,不裂果。福建可以3月中旬至7月中旬播种,从播种至果实成熟约需70~100d,日平均气温25℃,花谢后28d成熟。
微机确定甘薯瘟致病型的鉴别品种及应用研究
张联顺, 卢同, 赖文昌, 池燕斌
1994, 9(3): 11-15.
摘要:
1984~1993年共测定福建省42个县(市)及广东、广西、淅江、江西等省11个县(市).甘薯瘟病(Acendomonas solanacearum)403个菌株,据其致病力强弱,划分为三个菌系群(Ⅰ~Ⅱ).从Ⅰ群到Ⅱ群致病力逐渐增强,分布最广的为Ⅰ群菌,占测定菌的45.66%;致病力最强的Ⅱ群菌,占测定菌的21.34%.菌株之间致病力表现为数量级差异,尚未发现有明显的特异性反应。甘薯瘟病菌分布特点是老病区又连续种植抗瘟品种的致病力强,新病区种不抗瘟品种的致病力弱,1988~1993年泉州、宁德、福州三地(市)薯瘟区按照测定出的各县甘薯瘟病菌系类型强、中、弱的区划分布种植相应的抗瘟品种累计面积达18.1万hm2,增收原粮1.5亿kg,增加社会经济效益1.45亿元。
禾腥黑粉菌鉴定及与小麦矮腥黑粉菌的鉴别研究
周卫川, 吴宇芬
1994, 9(3): 16-21.
摘要:
禾腥黑粉病(Tilletia fusca)和小麦矮腥黑穗病(T.comtrcocrsa)是我国尚未发生的危险性病害。由于主要形态学特征的交叉重叠,影响了两者病原菌的准确鉴定。本研究对进口检疫中截获的这两种病菌的形态、萌发生理以及网脊萤光反应进行了对比试验。提出了一些鉴别方法。探讨了禾腥黑粉菌与其变种及其近似种的比较和分类。
福建省葡萄黄化落叶病病因及防治研究
郑铭西, 范丽华, 程惠泉
1994, 9(3): 22-26.
摘要:
葡萄黄化落叶病,是我国南方葡萄的生理病害,流行为害颇大,其主要症状是大量落叶影响光合作用,使葡萄果实品质下降,成熟期延迟。病因:南方雨季集中在春夏季节而其时间偏长,骤然转入高温气候,根部生态环境不适应,造成蒸腾与吸收水分失调而引起的。防治方法:改善根部生长环境、增施有机质肥料,地膜覆盖,培养优良树相,喷施防护剂,适当控制产量。
福建芦笋茎枯病初侵染源和病菌特性的研究
郑元梅, 陈福如
1994, 9(3): 27-30.
摘要:
本文对芦笋茎枯病初侵染源和病菌特性的研究作了阐述。结果表明,病害初侵染源主要来自残留田间病茎和病株。病菌置放田地300d和埋土深15cm30d,病茎上病菌均能存活。成熟器孢子在PSA培养基上分别置5~25℃测定萌发率,经24h均能萌发,经48h仅10℃和15℃两处理有萌发力,经72h均丧失萌发力。分生孢子器形成最适相对湿度95%~100%,温度20~30℃,PSA培养基上菌丝体生长最适温度20~30℃,碳源为甘油,pH7~8。
连续十年施用不同肥料对土壤养分累积的研究
林炎金, 林增泉
1994, 9(3): 31-35.
摘要:
连续十年施肥的处理区,不仅作物产量比对照区高,带走氮、磷、钾量相应增多,而且土壤氮、磷总贮量和有效性含量亦提高,土壤钾素贮量虽略有下降,但都在5%以内,有效钾含量却略有增加。
福建省主要耕地土壤有效硅含量及硅肥施用效果研究
彭嘉桂, 卢和顶, 罗涛, 林炎金, 蔡阿瑜
1994, 9(3): 36-41.
摘要:
本文通过田间、盆栽的试验,以及样品分析,结果表明,我省耕地土壤可溶态有效硅多在100mg/kg以下。水稻、甘薯、甘蔗、香蕉等作物施用硅钙肥,增产显着。水稻一般每公顷施300~750kg硅钙肥,可增产5%~15%.同时硅素还有利水稻对氮、磷吸收,并加速向穗部运转,虽然钾吸收量减少,但稻谷产量却提高。施用硅钙肥、水稻稻飞虱虫口密度可减少20%~60%,香蕉束顶病发病率降低25%~50%.我省硅资源丰富,应开发利用。
春植蔗糖分累积的研究
张木清, 陈如凯
1994, 9(3): 42-45.
摘要:
通过数学模拟研究春植蔗糖分的累积规律,发现春植蔗糖分的累积用二次曲线模拟较好。10月份是糖分累积的关键时期,糖分的累积与叶片的转化酶和淀粉酶密切相关,中性转化酶活性的提高有利于糖分累积,淀粉酶活性的提高则有利于蔗茎产量形成。此外研究还表明:早种有利于糖分的累积。植期的效应因品种而异。
灵芝菌丝体富锗效应研究初报
陈体强, 翁启勇, 李开本, 陈则树, 陈新
1994, 9(3): 46-49.
摘要:
本研究以GeO2为锗剂,通过液体深层培养获得富锗灵芝菌丝体;采用持续透析法确定了菌体提取液中存在含锗的生物大分子一有机锗。同时应用电泳技术,酶谱分析及凝胶扫描等手段初步研究了灵芝菌丝体的富锗生理效应,认为富锗作用不仅是单纯的吸收、富集作用,还包括生物转化(或同化作用)过程。此外,本文还探讨了以Ge4O2为添加剂进行富锗栽培灵芝(子实体)的可行性问题。
鸭血清碱性磷酸酶同工酶表现型的研究
宋建捷, 陈晖, 刘玉涛, 檀俊秩
1994, 9(3): 50-52.
摘要: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研究家鸭和番鸭的碱性磷酸酶同工酶表现型。发现有Ⅰ、Ⅱ、Ⅲ、Ⅳ、Ⅴ、Ⅳ六种型,所有的公鸭只表现Ⅰ、Ⅱ、Ⅲ三型,母鸭表现较大分离,其中:莆田黑鸭I占6.36%,Ⅱ占8.18%,Ⅳ占56.36%,Ⅴ29.10%;香白鸭Ⅰ占23.33%,Ⅳ占40.00%;Ⅴ占36.67%;北京鸭I占18.75%,Ⅱ占3.13%,Ⅳ占3.13%,Ⅴ占75.00%;番鸭Ⅰ占30.00%,Ⅱ占36.67%,Ⅳ占10.00%,Ⅴ占13.33%,Ⅵ占10.00%。
天然复合矿物的消化试验研究
冯玉兰, 董志岩, 王淡华, 刘景, 童斌
1994, 9(3): 53-55.
摘要:
用6头三元杂交小公猪通过消化试验测定添加天然复合矿物后饲粮的能量、蛋白等营养素的消化值变化;用Cr2O3标记饲料通过消化道时间。试验结果,试验组蛋白质消化率比对照组提高5.82个百分点(P0.05),磷的消化率下降1.13个百分点(P>0.05),饲料通过消化道时间试验组比对照组平均延长了23min。
七星瓢虫对甜菜蚜及其寄主植物蚕豆利它素的反应
刘波, C. Sengonca
1994, 9(3): 56-60.
摘要:
本文设计了气流式8臂昆虫嗅觉仪,测定七星瓢虫成虫及不同龄幼虫对甜菜蚜及其寄主植物蚕豆利它素的反应。研究结果表明七星瓢虫成虫对寄主植物蚕豆利它素的选择性(平均达14.8%),是对甜菜蚜利它素选择性(8.7%)的1.7倍;七星瓢虫幼虫对蚕豆利它素选择性(平均达2.9%).仅为对甜菜蚜利它素选择性(18.6%)的1/6.在对猎物及寄主植物利它素选择过程中,幼虫活动性差,对利它素无反应的幼虫的百分比(18.5)是成虫(1.7)的11倍。可以推断,在自然界中,七星瓢虫成虫主要担任着猎物生境的寻找,成虫活动决定了种群的活动范围,幼虫和成虫以猎物利它索为导向寻食甜菜蚜虫。
黄毛鼠种群发生期预测研究
彭文富, 林坚贞, 陈玉妹, 肖缤, 刘浩官
1994, 9(3): 61-64.
摘要:
1990~1992年室内饲养黄毛鼠,对雌雄成体分别进行人工催情、促排卵及配对饲养,妊娠后定期解剖雌鼠,测定其胚胎长度及胚胎重量。根据胚胎长度与胚龄和胚胎重量与胚龄的图形,进行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回归分析,建立黄毛鼠产仔高峰期预测数学模型。同时依据黄毛鼠个体不同发育阶段历期,预测幼鼠加入种群的数量高峰期,以及黄毛鼠暴食出现期。1993年春、秋两季黄毛鼠产仔高峰期预测值,经实地挖鼠洞捕鼠检验,预测值与检验值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