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核心期刊
  • CSCD来源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CA、CABI、ZR收录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3年  28卷  第10期

动物科学
胰腺型、经典型鸭1型甲肝病毒对雏鸭的致病性差异
陈珍, 傅秋玲, 陈红梅, 傅光华, 施少华, 程龙飞, 万春和, 林建生, 黄瑜
2013, 28(10): 939-942.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3.10.001
摘要:
为明确胰腺型鸭1型甲肝病毒 (DHAV-1) 和经典型DHAV-1对不同品种雏鸭的致病性, 以胰腺型DHAV-1和经典型DHAV-1分别感染7、14、21、28、35d番鸭、半番鸭、樱桃谷鸭和麻鸭, 结果表明番鸭对胰腺型DHAV-1最易感, 半番鸭和樱桃谷鸭次之, 麻鸭最不易感;而樱桃谷鸭对经典型DHAV-1最易感, 番鸭次之;感染胰腺型DHAV-1的番鸭、半番鸭胰腺出血、明显发黄, 肝脏未见出血。表明胰腺型鸭1型甲肝病毒、经典DHAV-1在易感宿主、组织嗜性和特征肉眼病变上均存在明显差异。
光照对兴国灰鹅PRL基因表达的影响
武艳平, 霍俊宏, 熊新华, 谢明贵, 康昭风, 周泉勇, 陈受金, 曾文, 韦启鹏, 谢金防
2013, 28(10): 943-946.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3.10.002
摘要:
为调节兴国灰鹅繁殖的季节性, 选择健康且体重均匀的兴国灰鹅进行短光照处理, 分析光照处理对兴国灰鹅的垂体、下丘脑、卵巢和输卵管4个组织催乳素 (PRL) 基因表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PRL基因mRNA在垂体、下丘脑、输卵管和卵巢的表达依次降低, 垂体的表达最高, 卵巢最低。与自然光照处理 (对照) 相比, 试验组垂体和输卵管PRL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 下丘脑和卵巢PRL的表达在试验组和对照组间无明显差异, 表明光照处理的兴国灰鹅在产蛋期PRL基因表达明显减少。
半番鸭网床平养与地面平养对比试验
陈岩锋, 梁阿政, 孙世坤, 庄晓东, 陈冬金, 朱志明, 桑雷, 谢喜平
2013, 28(10): 947-952.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3.10.003
摘要:
为探讨半番鸭网床饲养效果, 将大型白羽半番鸭采用网床平养与地面平养2种饲养方式进行对比试验, 分析其生产性能、屠宰性能、肌肉品质、血清生化指标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网床平养组平均每只净增重比地面平养组多119.87g (3.90%) (P<0.05) , 2种养殖模式对半番鸭饲料报酬、成活率、屠宰性能和肌肉品质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 (P>0.05) ;血清生化指标中, 白蛋白、直接胆红素、肌酸激酶、二氧化碳和载脂蛋白B 2组间差异显著 (P<0.05) , 血糖、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CK同工酶、乳酸脱氢酶、羟丁酸脱氢酶和钠2组间差异极显著 (P<0.01) 。综上, 网床平养半番鸭的饲养效益优于地面平养。
不同输精参数对半番鸭受精率的影响
朱志明, 辛清武, 缪中纬, 林顺东, 郑嫩珠
2013, 28(10): 953-956.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3.10.004
摘要:
以公番鸭为父本, 白改鸭为母本, 研究不同输精参数 (输精深度、输精量、输精时间和输精间隔) 对半番鸭受精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输精深度为6cm时的受精率显著高于输精深度为3cm的受精率。其中输精深度为3cm时, 采用不同输精量得出的平均受精率为71.01%;输精深度为6cm时, 采用不同输精量得出的平均受精率为76.43%;不同输精量对受精率无显著影响。输精时间对受精率无显著影响, 上午输精与下午输精的平均受精率分别为71.63%和70.46%;输精间隔为2d和4d时的受精率极显著高于输精间隔为6d的受精率, 而输精间隔为2d和4d的受精率之间没有显著差异。本研究结果为半番鸭人工授精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价值。
中药方剂对自然感染PCV2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猪瘟疫苗免疫应答的影响
林雪玲, 林伯全, 潘书磊, 赖宝色, 林秋敏, 练庆祥, 李建洪
2013, 28(10): 957-961.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3.10.005
摘要:
探讨中药对自然感染猪圆环病毒2型 (PCV2) 仔猪生长性能和猪瘟疫苗免疫应答的影响, 结果显示:1%中药组、1.5%中药组、2.0%中药组的日增重分别比对照组提高30.40% (P<0.05) 、28.88% (P<0.05) 和31.06% (P<0.05) , 饲料转化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2.02%、7.25%和10.26%, 日采食量分别比对照组提高26.23%、14.75%和9.84%, 猪瘟抗体阻断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9.57%、18.27%和30.93% (P<0.05) , 猪瘟抗体阳性率均大于70%, 1.5%中药组、2.0%中药组的猪瘟抗体变异系数均小于40%。表明自拟中药方剂可较好地控制PCV2, 提高仔猪生长性能和增强猪瘟疫苗免疫应答, 且以2%中药组效果最好。
园艺科学
不同基因型普通丝瓜PPO活性的变异及低活性品种的筛选
陈铣, 花秀凤, 黄斌斌
2013, 28(10): 962-965.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3.10.006
摘要:
通过测定123份普通丝瓜种质资源PPO的活性, 研究普通丝瓜果肉PPO活性的变异, 筛选出低活性的普通丝瓜品种材料, 并对福建省种植的普通丝瓜品种进行评价和筛选。结果表明, 供试普通丝瓜品种PPO活性变异很大, 变异范围为0.0083.176△OD420·min-1·g-1, 变异系数为177.5%, 筛选出低PPO活性的普通丝瓜品种26份作为普通丝瓜品质改良的重要资源加以利用;福建省栽培的普通丝瓜品种之间的PPO活性差异较大, 其中‘农福丝瓜801’和‘金美2号’2个品种PPO活性较低, 品质较好。
金针菇菌株的SCAR标记分子鉴别
王翠, 谢宝贵, 陈梁军, 柯汀, 柯伙钊
2013, 28(10): 966-970.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3.10.007
摘要:
利用前期开发的16个SCAR分子标记对不同来源的30株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菌株进行扩增分析。基于SCAR标记在检测菌株中的存在与缺失差异, F0026、F0114菌株被首先鉴别出来, 其次F0030+1、F0102、F0118这3个菌株被鉴别出来, 其余25株菌株除F0050与F0148、F0014与F0149两对菌株外, 21株菌株被依次鉴别出来。结果表明, 利用SCAR分子标记可以高效、快速、准确地用于金针菇生产菌株的分类鉴别。
杨梅果实发育期主要营养元素含量动态变化
林旗华, 钟秋珍, 张泽煌
2013, 28(10): 971-975.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3.10.008
摘要:
以‘软丝安海变’杨梅果实为材料, 测定分析杨梅果实生长过程果肉和果核中氮、磷、钾、钙、镁、铁和硒等7种营养元素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在幼果期, 果肉和果核中氮、磷、钾、钙、镁和铁含量总体较高, 后期随着果实发育成熟而下降;在果实生长发育期, 果肉中7种营养元素平均含量均高于果核, 7种营养元素果肉果核平均含量比从低到高分别是磷、镁、氮、硒、铁、钾和钙。在杨梅果实不同生长阶段, 7种营养元素含量变异系数较大, 在果肉和果核中分别为18.74%68.19%和25.45%69.59%。
茉莉花愈伤组织的诱导及其继代保持
甘煌灿, 赖呈纯, 朱育菁, 陈文辉, 李延晖, 刘波
2013, 28(10): 976-980.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3.10.009
摘要:
以福州茉莉花茎段或花器官组织为外植体, 进行愈伤组织诱导、继代增殖和长期保持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 在光照条件为1 5002 000lx下, 能够诱导获得6种类型的愈伤组织, 愈伤组织诱导适宜培养基为MS+BA 2.0mg·L-1+NAA 0.2 mg·L-1+蔗糖30g·L-1, 诱导率可达100%;同时在MS+BA 2.0mg·L-1+NAA 0.2mg·L-1+蔗糖30g·L-1培养基中, 能长期继代保持茉莉花愈伤组织, 并维持旺盛的生长能力。
垂花蕙兰种子无菌播种和快速繁殖
周辉明, 林辉锋, 尚伟, 林发壮, 王雪凤, 潘大仁
2013, 28(10): 981-986.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3.10.010
摘要:
以垂花蕙兰种子为试验材料, 采用种子→原球茎→完整植株的途径, 研究基本培养基、植物生长调节剂、有机添加物和活性炭等关键因素对垂花蕙兰种子萌发、原球茎增殖、分化和生根等各培养阶段的影响, 探讨垂花蕙兰无菌播种和快速繁殖的关键技术。结果表明, 种子在1/2MS+6-BA 1.0mg·L-1+NAA 1.0mg·L-1+AC 0.5g·L-1+蔗糖20g·L-1培养中培养60d可形成原球茎, 种子萌发数可达90粒;原球茎在1/2MS+6-BA 1.0mg·L-1+NAA 0.5mg·L-1+KT 1.0mg·L-1+AC 0.5g·L-1+蔗糖20g·L-1培养基上增殖效果好, 增殖系数为6.8;原球茎在1/2MS+6-BA 0.5mg·L-1+NAA 0.1mg·L-1+AC 0.5g·L-1+蔗糖20g·L-1上培养分化效果好, 分化率高达89.2%;幼苗在1/2MS+IBA 1.0mg·L-1+50g·L-1土豆泥+蔗糖20g·L-1上培养30d可生根, 生根率为94.5%, 苗高可达5.6cm。
樱桃番茄果色的遗传分析
林涛, 李锦泉, 黄青峰, 陈朝文, 林金秀
2013, 28(10): 987-992.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3.10.011
摘要:
以2个黑色樱桃番茄的自交系Z1、Z2, 与红色、粉红色、橙色和黄色樱桃番茄自交系 (分别以R、P、O和Y代表各类型) 为试材, 进行杂交。采取RHS植物色卡比对结合目测进行分类、色彩色差仪测定果色;并利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的遗传分析方法, 对黑色樱桃番茄果色的遗传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樱桃番茄果色黑色性状为隐性性状遗传, 双亲果色必须都是黑色类型, 才能获得同类型果色的杂种一代;组合PINK×Z2果色性状遗传符合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模型, 主基因的遗传力非常高, 早期世代就要注意果色性状的选择;果色黑色性状是由基因R和gf这2对主基因控制, 且它们之间存在着互作效应。
草珊瑚实生苗年生长规律和分级标准研究
王生华
2013, 28(10): 993-998.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3.10.012
摘要:
调查1年生草珊瑚实生苗的生长规律和形态指标, 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 对苗木质量评价和分级标准进行探讨。结果表明:710月是地径和苗高生长旺盛期, 75%遮荫度的生长量最大, 50%遮荫度的地径生长呈现双峰趋势, 在9月间有一个低谷;地径、苗高、根系长和根系数量能直观反映苗木质量, 可作为苗木质量评价的分级指标, 并以此建立了苗木分级标准, 即Ⅰ级苗地径≥0.30cm、苗高≥20.0cm、根系长≥15.0cm、根系数量≥10条;Ⅱ级苗地径≥0.20cm、苗高≥15.0cm、根系长≥10.0cm、根系数量≥8条;达不到Ⅱ级苗标准的为不合格苗。
成品茶基因组DNA提取及其PCR验证
王让剑, 杨军, 孔祥瑞
2013, 28(10): 999-1003.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3.10.013
摘要:
从成品茶中快速、高效地提取高质量的基因组DNA, 是对成品茶进行分子鉴别的前提。利用简化CTAB法和改进CTAB法, 提取茶树品种金牡丹鲜叶及其加工而成的红茶、绿茶、乌龙茶基因组DNA, 并进行PCR验证, 结果表明:2种方法均能提取成品茶基因组DNA;与鲜叶材料相比, 虽然成品茶基因组DNA均呈现不同程度的降解现象, 但主带清晰;2种方法所提取的基因组DNA质量无显著差异, 但简化CTAB法由于操作简单, 更适宜实际应用;提取的成品茶基因组DNA均可以用来进行PAPD以及SSR分析。
苦瓜新品种“如玉33号”的选育
林永胜, 张伟光, 张玉灿, 陈阳, 李祖亮, 潘仰星, 黄贤贵, 邓昌琳
2013, 28(10): 1004-1006.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3.10.014
摘要:
苦瓜新品种“如玉33号”是以高代自交系“10A-1-2”为母本, 高代自交系“2A-3-8”为父本杂交配制而成的一代早中熟杂种。结合田间试验与室内鉴定, 该杂交苦瓜品种长势旺, 较抗枯萎病和白粉病, 瓜皮绿色有光泽, 纵瘤间圆瘤, 瓜长3238cm, 横径67cm, 单瓜重400500g, 主侧蔓均可结果, 产量高, 通常产量在45 000kg·hm-2以上。
8种原生蔬菜氨基酸组成及营养评价
李跃森, 吴水金, 赖正锋, 张少平
2013, 28(10): 1007-1011.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3.10.015
摘要:
对8种原生蔬菜氨基酸含量及组成进行分析测定, 并采用模糊识别法和氨基酸比值系数分法对其蛋白质营养价值进行评价。结果表明, 8种原生蔬菜氨基酸含量丰富, 种类齐全, 必需氨基酸含量较高, 占总氨基酸含量的38.36%44.08%;鲜味氨基酸占总氨基酸含量的21.46%26.59%。模糊识别法评价蛋白质营养价值高低为:苦菜>羽衣甘蓝>九层塔>紫背天葵>番杏>猫薄荷>芹菜>马齿苋>马兰>空心菜>卷心菜>生菜;用氨基酸比值系数分法评价, 蛋白质营养价值高低为:番杏>芹菜>苦菜>马兰>九层塔>紫背天葵>羽衣甘蓝>猫薄荷>卷心菜>生菜>马齿苋>空心菜。2种评价方法的评价结果不尽一致, 但是总体上可以得出, 原生蔬菜氨基酸组成平衡且优质, 其蛋白质营养价值高于所选的普通蔬菜对照品种, 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作物科学
杂交水稻川优2189的选育及栽培制种技术
涂诗航, 周鹏, 郑轶, 董瑞霞, 吴志源, 张水金, 郑家团
2013, 28(10): 1012-1015.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3.10.016
摘要:
2003年春季在海南用蜀恢527做母本, 与R2 (航86/台农67//多系1号) 杂交, 后代在上杭茶地自然稻瘟病区筛选, 对所获得的优良单株连续多年在沙县和海南反复加代定向培育, 选育出恢复系福恢2189。利用强恢复系福恢2189与三系不育系川香29A配组, 选育出三系中籼杂交水稻新品种川优2189。该品种具有穗大粒多, 熟期转色好, 丰产性好, 制种产量高等特点, 2012年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甘薯新品种龙薯14号的选育与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林子龙, 郭其茂, 杨立明, 陈根辉, 黄艳霞
2013, 28(10): 1016-1020.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3.10.017
摘要:
甘薯新品种龙薯14号是以浙薯60-2为母本、广薯88-70为父本进行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质食用型新品种, 2008年和2013年分别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和国家品种鉴定。其主要特征特性:鲜薯产量为28.1643.80t·hm-2, 是对照金山57或广薯87的82.10%103.90%;薯干产量为8.0511.30t·hm-2, 是对照的96.50%109.10%;淀粉产量为5.217.51t·hm-2, 是对照种的98.80%110.83%。薯块干物率、淀粉率分别约为30.00%、19.00%, 都高于对照金山57和广薯87, 食味评分分别比金山57、广薯87高为3.2分和1.3分, 其大部分主要营养成分含量都高于金山57, 食味品质很好。高抗蔓割病、中抗薯瘟病, 红皮淡黄肉、薯形光滑美观、商品性好。栽培技术要点:密度5.25万6.00万株·hm-2, 全生育期控制在140d以上, 施足基肥、后期注意追肥。
植物保护
水稻育种骨干亲本材料稻曲病抗性评价
郑燕梅, 朱永生, 苏德文, 王颖姮, 连玲, 罗曦, 张建福, 谢华安
2013, 28(10): 1021-1026.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3.10.018
摘要:
绿核菌属绿核菌Ustilaginoidea virens (Cooke) Takahashi.引发的稻曲病是水稻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 抗病种质资源稀少成为限制水稻抗病性育种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以117份生产上广泛应用的水稻育种亲本为试验材料, 在稻曲病自然发病重病区进行抗病性鉴定。鉴定结果表明, 鉴定品种中抗病品种2份;中抗品种17份, 占鉴定材料的14.53%;中感品种56份, 占鉴定材料的47.86%;感病品种42份, 占鉴定材料的35.90%。研究分析表明, 品种的孕穗期-抽穗期气候条件及穗部特征对病害的发生和流行有重要影响, 籼粳亚种间品种整体抗病性水平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本研究结果为水稻抗稻曲病新品种的培育提供了丰富的基础材料。
香蕉枯萎病菌和芦笋茎枯病菌的拮抗放线菌筛选与鉴定
杜宜新, 石妞妞, 阮宏椿, 甘林, 杨秀娟, 陈福如
2013, 28(10): 1027-1031.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3.10.019
摘要:
从江西井冈山地区采集的土壤样品中分离获得76株放线菌, 通过对峙培养法筛选出菌株S15对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芦笋茎枯病菌Phomopsis asparagi有强抑制作用, 该菌培养滤液对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大豆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truncatum、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柑橘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香蕉黑星病菌Cladosporium cucumerinum、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黄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orbiculare、玉米大斑病菌Setosphaeria turcica等多种重要的植物病原真菌也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拮抗谱较宽。根据其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 S15被鉴定为链霉菌属波卓链霉菌Streptomyces bottropensis。
生防菌哈茨木霉FJAT-9040深层发酵的生长适合度分析
葛慈斌, 刘波, 肖荣凤, 陈燕萍, 史怀
2013, 28(10): 1032-1038.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3.10.020
摘要:
为了解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菌株FJAT-9040在液体深层发酵培养过程中pH值、孢子数等参数及抑菌作用的动态变化, 采用50L全自动发酵罐对菌株FJAT-9040进行液体发酵培养, 检测不同发酵时段培养液的pH值、黏度、孢子数和菌丝干重等参数, 分析各参数间的相关性, 并探讨不同发酵时段的培养液和无菌上清液对枯萎病菌菌株FJAT-135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 在菌株FJAT-9040的发酵过程中, 培养液pH值呈先降低、32h后缓慢上升的变化, 变化幅度较小;黏度值呈波浪式上升, 末期下降;孢子数的变化表现为前期下降、中期增长、后期基本稳定, 最大时达1.4×107 cfu·mL-1;菌丝干重则呈现阶梯式增长, 至发酵结束时达10.29mg·mL-1。发酵过程中, 培养液的pH值与黏度的相关性不显著, 但与孢子数和菌丝干重极显著相关;黏度也与孢子数、菌丝干重极显著相关;孢子数与菌丝干重也呈极显著相关。液体发酵的最适时间为96108h。各发酵时段的菌株FJAT-9040培养液对菌株FJAT-135都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抑制率达77.92%以上;菌株FJAT-9040无菌上清液则未表现出抑菌作用。
测试技术
克伦特罗的CLIA分析试剂盒的研制
沈浩龙, 张长弓, 陈巧钦, 江良振, 庄晓勇, 黄江山, 郭书林, 黄印尧
2013, 28(10): 1039-1044.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3.10.021
摘要:
通过制备克伦特罗 (Clenbuterol, CL) 人工抗原获得高活性抗体, 用辣根过氧化物酶 (HRP) 标记CL抗原, 以鲁米诺 (luminol) 为发光底物, 建立直接竞争法检测分析盐酸克伦特罗, 并对包被液、包被条件、封闭蛋白、孵育时间、酶用量等参数进行优化, 成功研制出化学发光法检测CL试剂盒。该方法的线性检测范围0.18.1ng·mL-1, 线性相关系数r=0.996, IC50值为0.607ng·mL-1;理论检测限小于0.1ng·mL-1;批内变异系数6.76%8.31%;批间变异系数7.4%;回收率 (90±15) %, 与莱克多巴胺等其他β-激动剂不发生交叉反应。
虾壳中虾青素提取工艺条件的确定及优化
王茵, 胡婷婷, 吴成业
2013, 28(10): 1045-1049.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3.10.022
摘要:
为探讨南美白对虾虾壳中天然虾青素的提取工艺, 试验通过比较不同的前处理方式、溶剂类型及提取次数对提取率的影响, 确定酸浸泡脱钙前处理、乙醇溶剂提取及二次浸提等工艺技术。进一步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进行条件优化, 获得乙醇提取虾青素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10、pH3.0、温度60℃、时间3.5h。在此条件下, 虾类加工副产物中的天然虾青素提取率为271.3μg·g-1。
IPP图像分析技术在稚幼鲍壳长测量中的应用
朱庆国
2013, 28(10): 1050-1053.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3.10.023
摘要:
应用数字图像处理方法对鲍苗壳长进行图像测量。使用专业图像分析软件 (Image-Pro Plus) IPP 6.0处理度量, 得到标准刻度尺单位刻度的像素长度, 求取鲍苗壳长的像素长度;通过单位标定, 像素转换成几何长度, 得到鲍苗壳长的测量值, 同使用游标卡尺测量值进行比较。比对13批组430粒鲍苗壳长数据。结果表明:基于IPP 6.0的鲍苗壳长图像测量方法和传统手工测量方法, 比对试验结果一致性良好, 可满足实际生产的需要, 具有非接触、测量快、精度高、便于直接统计分析等特点。
农业经济
闽西北特色甘薯产业带建设研究
邱永祥, 邱思鑫, 许泳清, 刘中华, 罗文彬, 纪荣昌, 李华伟, 汤浩
2013, 28(10): 1054-1059.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3.10.024
摘要:
闽西北地区是福建省甘薯的特色产区, 以连城红心地瓜干为龙头产业的区域甘薯产业有了较大发展的同时, 急需寻找出以优质、特色为重点的新的甘薯产业增长点, 提升甘薯产业水平。当前, 叶菜型甘薯和紫肉色甘薯在闽西北地区有一定的发展规模, 有望形成新的产业带。本文分析叶菜型甘薯和紫肉色甘薯的发展前景与目前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加强新品种、新技术应用与推广, 通过政府扶持、企业介入等综合措施, 打造闽西北叶菜型和紫肉色甘薯产业带。这一产业带的建成将对调整福建省甘薯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发展方向做出较大的贡献。
研究简报
福建橄榄瘿螨研究初报
陈瑾, 吴如健, 胡菡青, 万继锋, 韦晓霞, 蔡子坚
2013, 28(10): 1060-1062.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3.10.025
摘要:
福建橄榄瘿螨Fujianacaricalus albumus sp.nov.主要为害橄榄新梢和嫩叶, 造成叶片变褐、变硬、枯萎脱落。该螨背盾板、背瘤及足基节与橄榄裂柄瘿螨存在明显区别, 为橄榄上发现的另一种瘿螨。调查结果表明, 在福州地区福建橄榄瘿螨发生时期与气温及橄榄梢萌发时间有关, 世代重叠现象明显。一年中以春梢受害最为严重, 其次为秋梢。本文针对福建橄榄瘿螨的发生规律, 提出防治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