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核心期刊
  • CSCD来源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CA、CABI、ZR收录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5年  30卷  第4期

作物科学
福建超级稻品种干物质生产特性研究
何花榕, 房贤涛, 谢祖钦, 杨惠杰
2015, 30(4): 313-317.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5.04.001
摘要:
分析4个超级稻品种的干物质积累、分配、转运和群体生长率等生理特性。结果表明:超级稻品种的叶面积指数(LAI)呈抛物线动态变化,齐穗期达最高值;各品种的群体生长率(CGR)均以齐穗期-乳熟期为最高,且整个生育过程各超级稻品种的CGR均高于对照,具有较强的光合生产能力;超级稻产量与生育前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关系不密切,而与中后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显示超级稻品种的干物质生产优势在中后期;超级稻品种平均的茎叶干物质输出率和表观转变率均比对照低;超级稻品种稻谷产量显著高于对照的原因,是依赖超级稻品种具有高额的干物质生产量及生育中后期叶片更多的光合作用。
不同播种期对超级稻‘两优616’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
卢锦荣, 游晴如, 董瑞霞, 王洪飞, 郑苹立, 董练飞, 王志赋, 段斌莉, 陈象新, 李清华
2015, 30(4): 318-321.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5.04.002
摘要:
以超级稻‘两优616’为材料,研究不同播种期对‘两优616’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试验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两优616’的穗粒数、结实率明显下降,产量也逐步降低,5个播种期中6月4日播种的超级稻‘两优616’产量最高,7月6日播种的产量最低。从稻米品质来看,5个播种期‘两优616’均表现出良好的品质性状,稻米理化指标得分均较高,其中7月6日播种的‘两优616’得分最高;所有播种期‘两优616’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透明度、碱消值、胶稠度和直链淀粉含量等7项指标全部达到优质标准。试验还表明:随着播种期推迟、灌浆结实期日均温降低,‘两优616’整精米率提高,垩白率减少,垩白度下降,理化指标得分逐步提高,稻米品质得到提升。因此在生产上可以通过适当调整‘两优616’的播种期,在保证产量的前提下使其灌浆结实处在一个相对有利的时期,从而提升‘两优616’的稻米品质,促进超级稻‘两优616’优质高产栽培及其生产上大面积推广运用。
籼粳衍生恢复系的研制与利用
马彬林
2015, 30(4): 322-325.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5.04.003
摘要:
通过分析籼粳衍生恢复系选育与利用实践的成效及存在问题,认为:以优良籼稻恢复系为主体亲本,通过杂交导入粳稻亲缘,育成的籼型或偏籼型恢复系与籼型不育系有较好的亲和性及较强的配合力。恢复系材料的籼粳成分指数与其配制组合杂种的穗数、穗总粒数、千粒重间存在极显著相关,但与单株重的关系不显著;随着制恢材料粳稻成分增加,选育难度与效率将发生较大变化。
园艺科学
空心菜SRAP-PCR分析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陈敏氡, 朱海生, 王彬, 温庆放
2015, 30(4): 326-331.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5.04.004
摘要:
以空心菜为试验材料,利用单因素试验对影响SRAP-PCR反应体系的DNA模板、10×PCR Buffer(含Mg2+)、dNTPs、引物以及TaqDNA聚合酶5个因素进行优化,从而建立适合于空心菜SRAP-PCR分析的反应体系。结果表明:空心菜SRAP-PCR最佳的反应体系(25μL)为:DNA模板80ng、10×PCR Buffer(含Mg2+)2.5mmol·L-1、dNTPs 0.2mmol·L-1、引物0.4μmol·L-1、TaqDNA聚合酶1U。运用所优化的SRAP-PCR分析体系,对“本地空心菜”和“三叉空心菜”2个品种进行SRAP-PCR扩增,扩增结果所获得的电泳谱带清晰明亮,材料间表现出明显的多态性,并且在25对SRAP引物组合中可以筛选出7对多态性高的组合,能明显区分2个空心菜品种。由此可见,本试验所建立的SRAP-PCR体系适用于空心菜的品种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
不结球白菜三交种和双交种优势潜力分析
郑学立, 邵贵荣, 陈文辉, 方淑桂, 曾小玲
2015, 30(4): 332-338.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5.04.005
摘要:
通过不结球白菜三交种、双交种与单交种杂种优势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三交种、双交种和单交种相比,其单株重优势率表现不一,以平均值作比较分析,除产量性状中叶柄重和单株重三交种比单交种大外,其他性状三交种均与单交种相当;而双交种在株高、叶柄长、叶柄重和单株重等方面不如单交种。单交种整齐性最好,双交种整齐性最差。三交种耐热性最强,而双交种和单交种耐热性相当。抗病性强弱顺序为双交种>三交种>单交种,并且双交种和三交种的病害扩展速度大大低于单交种。
7个秀珍菇菌株栽培特性及ISSR遗传分析
林原, 陈剑, 赵光辉, 江晓寒
2015, 30(4): 339-343.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5.04.006
摘要:
对收集的7个秀珍菇菌株栽培特性进行比较,结合ISSR分子标记鉴定,对它们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艺性状优良的菌株为P817、P618;供试菌株间遗传相似系数为0.29~0.73,当遗传距离达到0.59水平时供试菌株分成4组,其中P817、P618分属不同组别,存在一定的遗传距离,为秀珍菇的种质资源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基于良好农业规范(GAP)的茶叶质量溯源系统研究
邱荣洲, 郑诚勇, 林九生, 陈宏, 赵健
2015, 30(4): 344-350.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5.04.007
摘要:
针对茶产业质量安全问题,在探讨良好农业规范GAP的基础上,研究设计茶叶GAP关键控制点和生产过程条码化管理方法,利用Visual C#.NET面向对象编程技术和SQL Server 2005关系型数据库技术,采用二维码(QR code)标识方法,开发了茶叶质量溯源管理客户端软件和茶叶二维码溯源查询系统。应用表明,该系统实现了茶叶企业根据GAP种植规程指导茶农进行规范化生产,为确保茶叶质量安全生产提供一种有效手段,同时为政府监管提供溯源依据。
植物保护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Xa23基因改良早稻恢复系白叶枯病抗性研究
杨德卫, 叶宁, 叶新福, 郑向华, 程朝平, 卢礼斌, 黄凤凰
2015, 30(4): 351-356.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5.04.008
摘要:
利用常规杂交和回交的方法,并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以携带抗白叶枯病基因Xa23水稻材料IRBBL23为供体材料,以优良早稻恢复系东南恢012的为受体材料,在低世代利用与Xa23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C189在分离群体中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高代稳定株系中采用苗期群体鉴定技术,最终获得一系列目标基因纯合且农艺性状优良的早熟恢复系材料。通过白叶枯病菌株的专化强毒菌系P6对8份材料进行田间接种鉴定,筛选出7份抗白叶枯病的恢复系材料,并对这些株系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利用与Xa23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C189开展抗白叶枯病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是一种简便、有效的途径。
螺虫乙酯与噻虫嗪混配对菊花烟粉虱的毒力、防效及安全性研究
邹华娇
2015, 30(4): 357-361.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5.04.009
摘要:
采用滤纸药膜法测定了螺虫乙酯与噻虫嗪混配对菊花烟粉虱的联合毒力,测定共毒系数CTC为122.97~167.43,表现增效作用。据此确定最佳配比,配制成增效混剂40%SC,并研究了其对菊花烟粉虱的毒力和防效及其对观赏菊花安全性,结果表明在推荐有效成分剂量90g a.i.·hm-2、二倍量180g a.i.·hm-2及四倍量360g a.i.·hm-2下对金盏菊、翠菊、万寿菊等3种观赏菊花植株生长无明显异常影响,具有较好的安全性;田间药效良好,其用量60~90g a.i.·hm-2的效果达75.60%~90.67%,优于22.4%螺虫乙酯SC和25%噻虫嗪WG。该增效混剂防治菊花烟粉虱的速效性和持效性皆佳。
木霉菌对橡胶树褐根病菌的拮抗作用
李和平, 唐朝荣, 阳美芳, 戚继艳, 秦云霞
2015, 30(4): 362-366.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5.04.010
摘要:
探讨9个木霉菌株的生长与产孢特性,并通过对峙培养法,测定了9个木霉菌菌株对橡胶树褐根病菌的拮抗作用。结果表明,HCS、DJ1和ACCC31757生长速度最快,平均生长速度在4.5cm·d-1以上,ACCC30536平均生长速度最慢,只有1.5cm·d-1;9株木霉菌对橡胶树褐根病菌的拮抗作用差异较大,其中有3株木霉菌对橡胶树褐根病病原菌具有显著的拮抗作用,在第8d,ACCC31642和HCS对褐根病病原菌的抑制率达到100%,ACCC31639对褐根病病原菌的抑制率达到93.33%。
资源与环境科学
光合细菌与纳豆菌的混合培养及混合处理养殖水的研究
唐婷, 陈济琛, 田燕丹, 林新坚, 邱宏端
2015, 30(4): 367-372.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5.04.011
摘要:
采用正交试验优化纳豆菌和光合细菌混合培养时的接种量及菌剂的装液量,使光合细菌活菌数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最大值。结果显示:光合细菌接种量20%、纳豆菌接种量2%、每250 mL三角瓶菌剂装液量60%培养效果最好。同时研究了光合细菌与纳豆菌混合菌剂对养殖水的亚硝酸盐氮以及氨氮的降解能力,发现2种菌的最佳混合比例为1∶1(v∶v),混合菌菌剂添加量与亚硝酸盐的降解作用成正相关;由于纳豆菌能将培养基中的有机氮转化为氨氮,混合菌剂对养殖水氨氮的降解效果随着添加量的增加而减弱。
不同施肥措施下菜地CO2排放通量的变化特征
王利民, 黄东风, 罗涛, 李卫华, 邱孝煊
2015, 30(4): 373-379.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5.04.012
摘要:
采用碱溶液吸收法对福州市郊菜地土壤CO2排放特征及其与土温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蔬菜生长期的土壤CO2排放通量在苗期和发育前期,它的日变化表现为黑夜>白天;发育后期则为白天>黑夜,且随时间的推移而呈现递减规律。此外,土壤CO2排放通量在苗期较大,不施肥(CK)、化肥(全部基施)、化肥(1/2基施+1/2追施)、化肥+长效肥力素(全部基施)、化肥+长效肥力素(1/2基施+1/2追施)、1/2有机肥+1/2化肥+长效肥力素(全部基施)、1/2有机肥(基施)+1/2化肥(氮钾肥追施+磷肥基施)+长效肥力素(追施)处理分别为2 379.08、2 482.93、2 129.94、1 299.02、1 890.04、2 293.61、3 029.99mg·m-2·d-1,而发育后期土壤CO2释放量相对较小。而且化肥+长效肥力素(全部基施)处理的菜地土壤CO2排放通量小,仅为209.96mg·m-2·d-1,而1/2有机肥(基施)+1/2化肥(氮钾肥追施+磷肥基施)+长效肥力素(追施)处理则较大,达到了3 029.99mg·d-1·m-2,表明化肥+长效肥力素(全部基施)培肥处理适宜在福州市郊菜地进行推广。指数回归分析可知,土壤15cm处的土层温度是影响菜地CO2释放的主要因素之一,且随温度的增加而升高。
冷浸田土壤还原性有机酸动态及与水稻生长的关系
何春梅, 王飞, 钟少杰, 刘玉洁, 林诚
2015, 30(4): 380-385.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5.04.013
摘要:
低产冷浸田在江南稻区分布广泛。在福建闽侯县单季稻生育期,比较分析冷浸田与同一微地貌单元内非冷浸田水稻根系土壤的还原性有机酸种类、浓度、动态及与水稻生长的关系。结果表明,冷浸田还原性有机酸主要以草酸为主,占有机酸总量的80%以上。垄口与垄中地形分别发育的冷浸田水稻各生育期有机酸均显著高于对应的非冷浸田。随着生育期的进程,有机酸与亚锰呈递增趋势,而亚铁呈递减趋势。还原性有机酸与水稻生物量及籽粒产量均呈显著负相关,回归方程表明,还原性有机酸对籽粒产量的障碍贡献要高于亚铁而低于亚锰。
枯草芽孢杆菌CS16发酵条件及其抑菌活性物质研究
张慧, 白丹虹, 陈济琛, 邱宏端, 林新坚
2015, 30(4): 386-393.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5.04.014
摘要:
对香蕉枯萎病病原菌有较强抑制作用的枯草芽孢杆菌CS16进行发酵条件优化,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得到CS16抑菌活性较强的培养基配方和发酵条件。结果显示:培养基配方为玉米粉0.5%,豆粕1.5%,K2HPO40.01%;发酵条件为pH 7.5,接种量4%,装瓶量50mL/250mL,培养时间24h,发酵温度30℃时,菌量达3.3×109cfu·mL-1,与优化前相比提高了42倍,抑菌活性提高了7%。抑菌活性物质测定结果表明CS16中抑菌活性物质可分为杀死病原菌和抑制病原菌菌丝生长2类物质。
不同施氮量对茶园土壤氮淋失的影响
陈玉真, 王峰, 尤志明, 吴志丹, 江福英, 张文锦, 翁伯琦
2015, 30(4): 394-399.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5.04.015
摘要:
为研究不同施氮量对茶园土壤氮淋失的影响,改良茶园土壤品质,采用室内土柱淋滤试验,研究不同施氮量对强酸性茶园土壤淋溶液pH、NH+4-N和NO-3-N淋溶量的影响。氮肥采用尿素,氮肥用量分别为N0(0kg·hm-2)、N1(150kg·hm-2)、N2(300kg·hm-2)、N3(450kg·hm-2)、N4(600kg·hm-2)。结果表明:施用氮肥降低了土壤pH和土壤淋溶液pH,降低幅度分别为0.08~0.32和0.35~0.81个单位,促进茶园土壤酸化;NH+4-N和NO-3-N的淋溶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无机氮的淋失率为47.66%~71.31%,淋失量(Y)与施氮量(X)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0.708 X+145.27(R2=0.98);在整个淋洗过程中,NH+4-N和NO-3-N淋溶主要发生在前5次,且主要以NO-3-N的形式淋失,淋失比例为73.50%~89.21%。
食品科学
脉冲强光对即食杏鲍菇杀菌工艺研究
杨艺龙, 陈君琛, 沈恒胜, 吴俐, 赖谱富, 郑恒光
2015, 30(4): 400-405.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5.04.016
摘要:
为了在即食杏鲍菇产品加工中应用脉冲强光杀菌技术,试验先确定脉冲强光闪照时间、闪照方式,再分析其对即食杏鲍菇产品色泽、质构影响及对表面染菌的杀灭效果,最后研究脉冲强光辅助热与生物抑菌剂对即食杏鲍菇产品灭菌效果。结果表明,脉冲强光最佳闪照时间是即食杏鲍菇产品2面各闪照20s,闪照方式采用先包装再照射;20s处理即食杏鲍菇的色泽、质构没有显著变化,且可使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杀灭率分别为98.34%、91.42%、98.73%;脉冲强光闪照2面各20s+沸水灭菌20 min+50 mg·kg-1的生物抑菌剂Nisin可使产品60d后感官品质与菌落总数均符合质量要求。试验为即食杏鲍菇产品生产采取合理的处理参数值提供理论依据。
茶叶中10种重金属浸出率
杨钦沾, 陈孟君, 温恒, 罗汉金
2015, 30(4): 406-410.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5.04.017
摘要:
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ICP-AES)分析茶叶在不同的浸泡条件下茶汤中的Cd、Cr、Cu、Fe、Ni、Pb、Ti、Co、Mn、Zn等10种重金属溶出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选择合适的浸泡条件对重金属的摄入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探明了不同茶叶中同种重金属元素和同种茶叶中各重金属元素在3种不同浸泡方式的浸出率变化与茶叶中重金属的来源途径有关,重金属的污染来源于土壤,则比较难浸出,重金属的污染由大气沉降或者加工过程中引入,则比较易浸出。
农业经济
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对育种科研的影响及对策
王缨, 陈建民, 曾玉荣
2015, 30(4): 411-416.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5.04.018
摘要:
加强植物品种权保护是当前世界各国促进农产品贸易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需求。借鉴发达国家的植物品种保护权保护体系和以企业为核心的育种科研导向,分析我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体系和育种科研成效。认为植物品种保护对我国育种科研有极为重要的激励导向,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但也存在制度缺陷、创新能力低等问题。建议从行政管理、制度选择、模式选择、资源保护、种业创新、体系完善等方面加强植物新品种保护的政策支持,促进育种科研的创新发展。
综述
水稻广亲和性的遗传机制及其利用
朱义旺, 刘华清, 周淑芬, 林雅容, 孙庆山, 王锋
2015, 30(4): 417-424.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5.04.019
摘要:
水稻籼粳亚种间杂交具有强大的杂种优势,但杂种F1的育性问题严重阻碍其杂种优势的利用,水稻广亲和性被广泛认为是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的关键。本文重点概述了近年来水稻籼粳亚种间广亲和性的遗传学研究以及杂种不育基因的定位、克隆及其分子机制研究进展,并探讨了水稻亚种间杂种优势育种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