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核心期刊
  • CSCD来源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CA、CABI、ZR收录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0年  25卷  第4期

动物科学
H9亚型鸭源禽流感病毒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RT-PCR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万春和, 林甦, 施少华, 林秋敏, 陈红梅, 程龙飞, 傅光华, 林芳, 林建生, 黄瑜
2010, 25(4): 387-391.
摘要:
针对H9亚型禽流感HA基因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建立基于SYBR GreenⅠ检测模式的荧光定量RT-PCR(real-ti me RT-PCR,RRT-PCR),最低检测限为8.33×102拷贝质粒DNA,与常规PCR相比,灵敏度高出100倍。扩增产物的熔解曲线分析只出现1个单特异峰,无引物二聚体,Tm值为(83.83±0.22)℃,组内变异系数为0.52%~1.48%,组间变异系数为0.71%~2.21%,可重复性好;对H5亚型禽流感病毒、鸭肝炎病毒、鸭瘟病毒、鸭源禽1型副粘病毒无扩增;检测速度快,从样本处理到报告结果仅需4.5 h。
两种阶段肥育法对生长肥育猪生产性能和胴体品质的影响
董志岩, 方桂友, 叶鼎承, 刘景, 邱华玲, 李忠荣, 冯玉兰
2010, 25(4): 392-395.
摘要:
研究三阶段肥育法和五阶段肥育法对商品肉猪生长性能和胴体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三阶段肥育法相比,五阶段肥育法可使生长肥育猪增重4.53%,差异不显著(P0.05);料重比两者相近(2.96:2.97);日均采食量提高4.13%,差异不显著(P0.05);胴体品质无显著影响(P0.05);每公斤增重饲料成本减少0.66元。
大型白羽半番鸭母本的选育研究
郑嫩珠, 陈晖, 朱志明, 缪中纬, 李盛霖, 董晓宁
2010, 25(4): 396-398.
摘要:
以番鸭为父本测试品系,对以北京鸭为母本的后裔半番鸭白羽率进行测定,分析半番鸭白羽性状选育的世代进展及选择效果。结果表明:经过4个世代的选育,半番鸭A~B级的白羽率从19.55%提高到76.86%,A~C级白羽率从61.51%提高到99.17%;平均实现遗传力为0.697 9。
微生物发酵床微生态养鸡过程鸡的行为观察
郑雪芳, 刘波, 卢舒娴, 林抗美, 蓝江林, 黄有旺, 许梓豪
2010, 25(4): 399-404.
摘要:
为研究微生物发酵床饲养环境下肉仔鸡在白天(8:00~20:00)的行为表现,随机选取9只肉仔鸡进行连续1周的观察。结果表明:微生物发酵床饲养下,鸡的各行为持续时间中,趴卧时间最长,约占80%,而鸡的行走、奔跑及梳羽等运动时间较少,约占10%,且运动主要集中在8:00~10:00和18:00~20:00这两个鸡舍环境温度相对较低的时段。一天中,鸡出现两次采食高峰期和两次饮水高峰期。采食高峰期出现在14:00~16:00和18:00~20:00这两个时段,饮水高峰期出现在14:00~16:00和10:00~12:00这两个时段。此外,肉仔鸡的体温和张嘴率与环境温度密切相关,与之成正比。
子宫内膜炎母猪子宫内细菌分离和鉴定
陈家祥, 郑均庆, 洪英, 黄雁, 金颜辉, 邵良平
2010, 25(4): 405-409.
摘要:
为探讨子宫内膜炎母猪子宫内细菌感染的情况及其致病性,试验采用常规细菌分离培养、ATB自动细菌鉴定及ATB自动药敏测试法,对40头子宫内膜炎淘汰母猪和15头无子宫内膜炎母猪的子宫体和子宫角样品进行细菌分离和鉴定。结果从40头子宫内膜炎母猪样品共分离到70株细菌,分离率100%,其中从子宫体共分离到47株,子宫角分离到23株;从15头无子宫内膜炎母猪中1份子宫体样品分离到2株菌,其余均未分离到细菌,分离率6.67%。72株分离菌,经鉴定主要为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恶臭假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等16种。分离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对小白鼠有较强致病力,并对28种抗生素都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结果表明,生产母猪高淘汰率与母猪子宫内膜炎发生率有关;环境中常在的条件性致病菌是母猪子宫内膜炎的主要感染菌,并对多种抗生素有耐药性。
应用微生态制剂节水培育鲍苗技术的研究
钟传明
2010, 25(4): 410-413.
摘要:
在6口培育池中,投放平均壳长(16.3±0.2)mm、密度1 633粒m-2的鲍苗,在水温19.6~26.0℃、盐度30的条件下,比较添加微生态制剂的节水模式与现有模式对鲍苗培育的影响。经过60 d的培育,试验组和对照组的鲍苗壳长、成活率、日增长分别为(21.57±0.40)mm和(23.17±0.38)mm、(93.69±0.46)%和(91.61±1.55)%、(87.77±4.21)μmd-1和(14.42±6.76)μmd-1。结果表明:添加微生态制剂培育鲍苗可节水75.76%,节水效果显著(P0.05),且有利于减轻水交换带来的不利影响,提高鲍苗培育成活率(P0.05)。
作物科学
甘蔗新品种闽糖95-261的选育研究
潘世明, 李瑞美, 李海明, 吴水金, 林一心
2010, 25(4): 414-417.
摘要:
闽糖95-261是以ROC1为母本、CP72-1210为父本的杂交组合中选育出的甘蔗新品种,该品种具有高产高糖、中晚熟、宿根性强、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优良特性。多年多点试验结果表明,闽糖95-261每公顷蔗茎产量119.825 t,比对照增产11.56%,加权平均蔗糖份14.79%,比对照低0.23个百分点,每公顷含糖量17.770 t,比对照增糖11.45%。遗传组成分析结果表明,闽糖95-261共含有13个不同基础种质,遗传组成丰富。
马铃薯新品种福克76选育与栽培技术
罗文彬, 汤浩, 梁金平, 夏平, 纪荣昌, 刘中华, 张志勇, 许泳清, 蔡南通, 邱永祥
2010, 25(4): 418-421.
摘要:
福克76系从"坝9×卡它丁"杂交组合的后代选育而成的,该品种株型直立,株高41 cm左右,主茎数2~3条,薯型扁圆形,薯皮黄色、光滑,薯肉淡黄色,单株结薯7个左右,干物质含量18.31%左右,食味品质较好。生育期92 d,平均鲜薯产量30 442.2 kghm-2,比对照紫花851增产15.31%。栽培技术上应采取应用脱毒种薯、适当催芽、合理密植、科学施肥、注意防治晚疫病和抢晴收获等技术措施。
南安市花生氮磷钾推荐施肥指标研究
戴树荣, 洪彩誌
2010, 25(4): 422-427.
摘要:
在南安市花生主产区土壤养分条件下,研究氮磷钾对花生的增产效应以及推荐施肥指标,结果表明:氮磷钾增产效果为NPK,施肥效益为NKP,氮磷钾产投比分别为6.2、3.8和4.0。土壤速效养分含量与相应肥料利用率呈现负相关。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低肥力等级临界指标含量分别为65mgkg-1、14.8 mgkg-1、36 mgkg-1;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高肥力等级临界指标分别为120 mgkg-1、52.6 mgkg-1、133 mgkg-1。氮磷钾推荐施肥量随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的提高而减少,花生平均最高产量施N量为96.3±17.5 kghm-2,N:P2O5:K2O为1:0.53:1.29,经济施N量85.9±19.6 kghm-2,N:P2O5:K2O为1:0.51:1.25。
仙草资源主要农艺性状相关性及产量因素通径分析
苏海兰, 陈菁瑛, 黄颖桢
2010, 25(4): 428-431.
摘要:
对20份仙草资源的株高(X1)、茎长(X2)、茎粗(X3)、节间长(X4)、叶长(X5)、叶宽(X6)和单株产量(Y1)等7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并对单株产量因素进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茎长、株高、茎粗和节间长对单株产量性状有较大的效应关系;茎长、株高与单株产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单株产量主要相关的4个性状中茎长对单株产量的直接正向效应值最大。
16个青贮玉米自交系主要性状的配合力分析及通径分析
廖长见, 林建新, 王颖姮, 纪荣昌, 卢和顶, 陈山虎
2010, 25(4): 432-437.
摘要:
选用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的12个青贮玉米自交系与国内4个主要骨干自交系,按NCⅡ(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对组配的48个杂交种进行配合力分析,并进行相关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MQ12-243是各个性状GCA效应值表现优良的自交系;生物产量高的组合为MQ12-243×18599;生物产量的狭义遗传力hN2较低,而株高的狭义遗传力hN2较高。相关及通径分析表明,株高、穗位高和百粒重与生物产量为显著正相关;百粒重对生物产量的直接效应明显,株高和穗位高对生物产量的直接和间接作用均较明显;因此,在选育高生物产量品种的过程中应注重对株高、穗位高和粒重的选择。
高产优质甘薯新品种岩薯5号优化栽培研究
吴文明
2010, 25(4): 438-443.
摘要:
采用四因子五水平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不同密度、施肥量(N、P、K)与高产优质甘薯新品种岩薯5号产量间的关系,建立了各因素与产量指标的优化数学模型:^Y=53.76143+2.37583X1+3.04500X2+1.38583X3+1.89750X4-1.48932X12-1.07557X22-2.11557X32-2.45807X42+1.56750X1X2+0.29375X1X3+0.69875X1X4+0.71625X2X3+0.35125X2X4+0.23500X3X4。得出各因素对岩薯5号鲜薯产量影响的顺序为:钾肥磷肥密度氮肥;确立了在本试验条件下,岩薯5号鲜薯产量要达到48~53 thm-2的优化农艺措施区间为:密度5.79万~6.26万株hm-2,施46%尿素321.75~401.40 kghm-2,施12%过磷酸钙400.50~483.90 kghm-2,施50%硫酸钾325.05~388.20 kghm-2。
园艺科学
“锦绣”、“丰黄”黄桃变异株的SRAP分析
周平, 郭瑞, 雷龑, 金光, 廖汝玉, 陈小明, 黄新忠, 陈由强
2010, 25(4): 444-449.
摘要:
应用SRAP技术对"锦绣"黄桃、"丰黄"黄桃及其相应变异株系等7个材料进行了分析。从40对引物组合中筛选出2对引物在"丰黄"及变异株"锦黄"之间有明显扩增带差异,表明遗传变异已发生。分别纯化、克隆、测序这些特异条带,分析序列预测所示基因,并设计引物将其转化为稳定SCAR标记。应用特异的SCAR标记可快速检测鉴定相应变异株,进一步验证了变异的存在。试验未筛选到合适引物可区分"锦绣"及其变异株系。
提高CO2浓度对大花蕙兰生长及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
秦建彬, 余祖云, 林丹青, 董明
2010, 25(4): 450-453.
摘要:
研究了提高CO2浓度对大花蕙兰植株生长和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CO2浓度会促进大花蕙兰植株的生长发育,增加株高、叶宽和叶长;对花芽的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是并没有明显的提高植株的开花率;会使大花蕙兰的始花期提早,但对花期的长短并没有明显的影响;导致了叶片气孔导度(SC)和蒸腾速率(TR)的下降,净光合速度的提高。
返生态野生栽培姬松茸的营养品质分析
韩海东, 刘明香, 陈敏健
2010, 25(4): 454-457.
摘要:
应用菌草技术,以改良红壤山地地力、保持水土所栽种的决明属牧草圆叶决明和五节芒及稻草为培养料,建堆发酵返生态野生栽培姬松茸,通过对姬松茸子实体的产量和营养成分即脂肪酸、氨基酸及多糖含量的比较分析,为探讨返生态野生栽培姬松茸的培养料及发展瓜蒌棚下生态循环栽培技术提供新模式。
福建省8个姬松茸菌株生产性能鉴定
李碧琼, 陈政明, 林俊扬
2010, 25(4): 458-461.
摘要:
对福建省8个姬松茸菌株的生产性能(菌丝生长状况、生育期、子实体产量和生物学性状等)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姬松茸11号产量最高,生育期66 d,菌丝萌发力强、粗壮、密集、浓白,生长速度快,结菇能力强;本地品种产量次之,生育期55 d,这两个菌株综合生产性能良好,是适合福建省进行大面积推广栽培的优良菌株。
植物保护
木霉菌及其代谢产物对香蕉枯萎病菌的离体抑制作用研究
甘林, 陈福如, 杨秀娟, 阮宏椿, 杜宜新
2010, 25(4): 462-467.
摘要:
离体测定了22株木霉菌及其代谢产物对香蕉枯萎病菌4号生理小种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木霉菌对香蕉枯萎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为61.76%~100.00%,20%(V/V)木霉菌发酵液对病原菌菌丝生长抑制率为11.83%~52.69%,而木霉菌产生的非挥发性代谢产物和挥发性代谢产物对病原菌菌丝生长抑制率分别为3.83%~74.62%和11.17%~29.37%。用20%~50%(V/V)木霉菌T05-049发酵液处理香蕉枯萎病菌球型分生孢子9 h和镰刀型分生孢子6 h,其孢子萌发抑制率分别为86.60%~96.40%和56.29%~85.41%。
食品科学
不同做青环境对丹桂秋季乌龙茶香气品质的影响
钟秋生, 陈常颂, 游小妹, 陶湘辉, 张应根, 陈荣冰
2010, 25(4): 468-474.
摘要:
为了探讨丹桂品种制乌龙茶做青调控工艺,以丹桂小至中开面鲜叶为原料,分别在空调和自然环境下,采用轻发酵做青方式制作乌龙茶,并对其香气组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丹桂乌龙茶香气的主要成分有橙花叔醇、α-法尼烯、苯甲醛、苯乙醛、β-芳樟醇及其氧化物、己酸-3-己烯酯、β-异戊酸苯乙酯、3,4-二甲基环己醇、苯乙腈、吲哚等;空调环境下做青的乌龙茶香气种类比自然环境下做青的丰富;自然环境下做青丹桂乌龙茶香气组分是以醇类、醛类、烯类为主,而空调环境做青丹桂乌龙茶香气组分是以醇类、醛类和酯类为主(含量均大于10%)。感官审评表明,空调环境下做青所制毛茶样香气得分高于自然环境做青的,内质也较优。做青过程中采用空调设备控制适当的温、湿度有利于乌龙茶香气品质的提高。
龙眼采后低温贮藏过程果肉黄酮和氨基酸含量变化的研究
黄爱萍, 郑少泉
2010, 25(4): 475-478.
摘要:
以晚熟龙眼品种‘立冬本'为试材,果实采后采用冷藏与冻藏保鲜处理,结果表明:在冷藏过程中,龙眼果肉黄酮含量先降后升呈"V"型变化,总蛋白氨基酸含量先缓慢上升后开始下降,非蛋白氨基酸γ-氨基丁酸(GABA)先下降后稍上升;果肉黄酮含量与丙氨酸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苏氨酸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在冻藏过程中,果肉黄酮含量变化表现为先升后降,但龙眼采后冻藏30 d果肉黄酮含量没明显变化;总蛋白氨基酸含量呈下降趋势,非蛋白氨基酸GABA含量先降后升。
瓯柑果实采后的品质和氧化还原酶活性变化研究
陈巍, 郭秀珠, 黄品湖, 林绍生, 徐文荣, 闫田力
2010, 25(4): 479-481.
摘要:
以成熟的有籽瓯柑为材料,研究了贮藏过程中果实品质和某些生理指标变化。结果表明,贮藏过程中果肉可溶性糖、还原糖、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果肉POD、果皮POD、果肉SOD活性7个指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果皮SOD活性表现为先降后升再下降的趋势,而果肉可滴定酸、Vc含量及含水量3个指标则一直处于下降趋势。通过比较果皮与果肉氧化还原酶活性达到峰值时间和大小,说明果皮滞后于果肉进入衰老阶段,但抗氧化能力明显强于果肉,在延缓衰老、减少活性氧损伤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不同肉色甘薯营养成分分析
余华, 宋永康, 姚清华, 黄薇, 潘葳, 罗钦
2010, 25(4): 482-485.
摘要:
对桔红色、黄色、紫色3种肉色甘薯品种的营养成分进行系统分析和比较。结果显示,不同肉色甘薯的维生素C、β-胡萝卜素、蛋白质、碳水化合物、铜、铁、锰、镁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锌、钙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其他营养成分差异不显著。桔红色甘薯β-胡萝卜素的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两种类型,而碳水化合物含量相对较低;黄色甘薯中的锌含量介于桔红色甘薯和紫色甘薯之间;紫色甘薯蛋白质、锌、铁、锰、镁、钙的含量均显著高于黄色、红色甘薯,但维生素C含量较低。
锥栗淀粉结构及糊化特性研究
宋洪波, 童金华, 安凤平, 宋江良, 黄彩云, 陈焕
2010, 25(4): 486-490.
摘要:
以建瓯油榛锥栗为原料,采用湿法提取锥栗淀粉,研究其淀粉结构与糊化特性,结果表明:锥栗淀粉的直链淀粉含量为22.50%,支链淀粉含量为59.01%,属于直链淀粉含量较高的淀粉;相对密度为1.31,白度为63。锥栗淀粉晶体结构属于C型,颗粒表面光滑,大多数淀粉颗粒形状呈椭圆形,少数为圆形和不规则形状;偏光显微观察锥粟淀粉颗粒,有明显的偏光十字。锥栗淀粉糊透明度较低,凝胶强度小,冻融稳定性差;溶解度和膨润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属限制型膨胀淀粉;起糊温度为64.8℃,热稳定性较差,凝沉性强,易回生。
巨骨舌鱼肌肉的营养成分分析及评价
王茵, 吴成业, 郭建兴, 刘淑集, 苏永昌
2010, 25(4): 491-495.
摘要:
分析了巨骨舌鱼肌肉的主要营养成分,并综合评定其营养价值。结果表明,巨骨舌鱼肌肉中蛋白质、脂肪含量分别占鲜重的16.5%和6.8%;18种氨基酸总含量约占其干重的54.76%,其中8种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37.60%,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含量的比值为58.91%,鲜味氨基酸含量占干重的22.0%,必需氨基酸指数为65.7,色氨酸和甲硫氨酸分别是第一、二限制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总量的55.8%,DHA和EPA共占8.6%;矿物质含量丰富,尤其是钙含量最高,达3 367 mgkg-1。
环境科学
炭基养殖污水净化剂-K对养猪场污水的净化研究
吴若菁, 陈清松, 蔡燕燕, 陆榕, 黄婧
2010, 25(4): 496-502.
摘要:
利用自制的炭基污水净化剂-K净化养猪场污水,用泥鳅成活率、泥鳅微核率和核异常率衡量污水净化效果。结果表明:经净化处理后污水的COD、NH3-N指标显著下降,pH和DO值显著上升,在50%原浓度污水中添加6%净化剂-K处理5 h时净化效果最佳,净化剂的处理量和处理时间与污水的各项化学指标间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泥鳅成活率随着净化剂处理量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而上升,当50%原浓度污水中添加8%净化剂-K处理4 h时,与未处理的污水相比,泥鳅成活率从0上升至100%,泥鳅微核率和核异常率随着污水中净化剂处理量的增加而显著下降,与未净化的污水处理相比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不同净化处理与成活率、微核率和核异常率间进行回归分析的结果均呈现出极显著的相关性。可见成活率、微核率和核异常率这三项指标均可以作为污水生物毒性的衡量指标。
改性炭K对养猪场污水的净化作用
陈艳芳, 林斌斌, 王飞鹏, 黄婧, 吴若菁
2010, 25(4): 503-507.
摘要:
利用泥鳅作为指示生物,以曝气3 d的自来水为对照,研究泥鳅在11.1%浓度的原污水和改性炭K处理过的原污水中,分别染毒处理12、36、60、84 h后泥鳅肝脏SOD、GOT酶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浓度为11.1%的原污水对泥鳅染毒处理12~36 h后SOD和GOT酶活力呈现上升趋势,随着染毒处理时间的增加,泥鳅体内的SOD和GOT酶活力的逐渐降低;而改性炭K处理过的原污水和对照组对泥鳅处理的各个时段相比较,酶活力变化情况基本相同。11.1%浓度的原污水处理对泥鳅的SOD和GOT酶活性影响与对照相比,t检验结果为差异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研究表明养猪场污水对泥鳅具有毒性作用,因而影响到其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而改性炭K对污水则有较好的净化作用。
武夷山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流域地表水质时空变化
陈涵贞, 苏德森, 林汝楷, 吕新, 陈丽华, 李玥仁, 郑群利
2010, 25(4): 508-512.
摘要:
通过对2008~2009年武夷山国家风景名胜区流域8个监测点不同水期水质污染物指标的跟踪监测分析,研究流域地表水质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空间上,流域干流自上游至下游污染物含量总体上表现为:上游下游中游的趋势;在季节上,枯水期NH3-N、TP、NO3--N浓度大于丰、平水期,主要与水量大小有关;TN、CODMn浓度表现为丰水期高于枯、平水期,与丰水季节降雨形成的非点源污染有关。该流域内水文特征环境因素、人类、农业活动及流域空间分布是造成溪流水质污染物特征的重要原因。
反硝化细菌的筛选及其亚硝酸盐降解特性研究
罗秀针, 徐长安, 唐旭, 何建林
2010, 25(4): 513-516.
摘要:
从海水养殖池的底泥中筛选到6株反硝化细菌,其中对亚硝酸盐降解力最强的1株菌JN1初步鉴定为假单胞菌,研究了JN1的亚硝酸盐降解特性,结果表明:JN1具有高效降解转化亚硝酸钠的能力,其适宜降解条件为:亚硝酸钠浓度1 000~4 000 mgL-1,菌种接种量5%(v/v),培养基装量100 mL(250 mL容量),中量充气发酵,发酵时间18~30 h,发酵pH值6.5~7.5。
枇杷园套种豆科牧草的生态效应
曾日秋, 黄毅斌, 洪建基, 王义祥
2010, 25(4): 517-519.
摘要:
测定枇杷园套种豆科牧草对果园植被覆盖度、牧草生物产量的动态变化、可刈性以及枇杷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套种3种豆科牧草覆盖度在其生长后期或开花初期可达70%~90%,不同生育期鲜草产量以出苗至营养生长后期刈青的产量最高,可刈次数方面以只刈青2次的产量为最高。在闽南地区枇杷园套种圆叶决明可以一年种植多年生长,同时提高单位面积枇杷产量和果品的质量,降低总酸,提高可溶性固形物。
综述
生态系统能值理论研究进展及若干问题思考
钟珍梅, 翁伯琦, 王义祥, 黄勤楼
2010, 25(4): 520-525.
摘要:
能值分析理论是美国著名的系统生态学家Odum为首创立的,该理论的问世首次使生态系统的物质、能量和货币流通过能值转化率转化成太阳能值进行对比,为自然资源价值的评价、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分析及可持续发展评估提供了崭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文试就生态系统能值理论的应用研究和理论研究现状作一概述,通过与其他几种方法对比,从能值理论的产生、难点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以期为能值理论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借鉴与参考。
基因组改组及其在食用菌育种上的应用前景
刘芳, 谢宝贵
2010, 25(4): 526-530.
摘要:
介绍了基因组改组技术的发展历程、技术特点及应用情况,分析限制该技术广泛运用的因素,同时对该技术在食用菌育种上的可行性进行初步探讨,展望该技术在食用菌育种上的应用前景。
我国龙眼害虫的研究现状
胡菡青, 陈瑾, 韦晓霞, 杨凌, 吴如健
2010, 25(4): 531-536.
摘要:
概述了我国龙眼害虫的种类组成与特点,龙眼害虫的种群生态学、天敌、群态生态学和综合治理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今后龙眼害虫需加强的研究方向。
研究简报
甘蓝型杂交油菜“丰油701”高产优化栽培技术
郑莉
2010, 25(4): 537-539.
摘要:
为探讨双低油菜新品种丰油701高产栽培技术模式,采取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丰油701产量与氮钾肥用量、种植密度和移栽苗龄4个主要栽培因素的数量关系。结果表明,产量在2800 kghm-2以上的最佳农艺措施为N277.44~288.67 kghm-2、K2O 187.62~226.41 kghm-2、种植密度11.80万~12.61万株hm-2、移栽苗龄34.5~37.5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