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核心期刊
  • CSCD来源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CA、CABI、ZR收录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水稻CMS-WA微效恢复基因的遗传分析

林强 郑燕梅 张建福 谢华安

林强, 郑燕梅, 张建福, 谢华安. 水稻CMS-WA微效恢复基因的遗传分析[J]. 福建农业学报, 2013, 28(9): 872-875.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3.09.008
引用本文: 林强, 郑燕梅, 张建福, 谢华安. 水稻CMS-WA微效恢复基因的遗传分析[J]. 福建农业学报, 2013, 28(9): 872-875.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3.09.008
LIN Qiang, ZHENG Yan-mei, ZHANG Jian-fu, XIE Hua-an. Genetic Analysis for Minor Effect Restoring Gene for CMS-WA in Rice(Oryza sativa L.)[J]. Fuj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13, 28(9): 872-875.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3.09.008
Citation: LIN Qiang, ZHENG Yan-mei, ZHANG Jian-fu, XIE Hua-an. Genetic Analysis for Minor Effect Restoring Gene for CMS-WA in Rice(Oryza sativa L.)[J]. Fuj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13, 28(9): 872-875.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3.09.008

水稻CMS-WA微效恢复基因的遗传分析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3.09.008
基金项目: 

福建省财政专项——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团队建设项目 (CXTD-1-1301)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973”计划) 项目 (2010CB723003)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011J01106)

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项目 (CARS-01-11)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林强 (1977-), 男, 博士, 副研究员, 主要从事水稻分子育种研究 (E-mail:stronglin@126.com);张建福 (1971-), 男, 博士, 研究员, 主要从事水稻分子生物学与分子育种研究 (E-mail:jianfzhang@163.com);谢华安 (1941-), 男,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主要从事水稻遗传育种研究 (E-mail:huaanxie@yahoo.com.cn)

  • 中图分类号: S511

Genetic Analysis for Minor Effect Restoring Gene for CMS-WA in Rice(Oryza sativa L.)

  • 摘要: 为分析水稻育性微效恢复基因的表型遗传, 以套袋自交结实率、嵌合颖花率和黑染花粉率为指标考查野败型 (WA) 不育系珍汕97A、龙特浦A和京福1A的育性在3个转育高世代中的表现。研究结果:黑染花粉粒的出现与微效恢复基因有关, 导致不育系自交结实, 从而产生杂株;采取遗传提纯等方法可以排除部分微效恢复基因, 达到提纯和去杂的目的, 若要完全将其排除, 在理论和实践上是不可能的;嵌合颖花率适合作为微效恢复基因遗传分析的量化指标, 为进一步研究其分子遗传提供基础。
  • [1] 曾千春, 周开达, 朱祯, 等.中国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现状[J].中国水稻科学, 2000, 14 (4) :243-246.
    [2] 朱华高.杂交稻AB类杂株产生原因及不育系育性变化原因的初步研究[J].作物学报, 1993, 9 (2) :139-142.
    [3] 郑秀萍, 张功宙.龙特甫A杂株来源及其分析[J].杂交水稻, 1998, 13 (1) :8-11.
    [4] 周天理, 沈锦骅, 叶复初.野败型杂交籼稻的育性基因分析[J].作物学报, 1983, 9 (4) :6-13.
    [5] 傅强.野败型杂交籼稻恢复基因的遗传研究[J].福建农学院学报, 1985, (3) :194-202.
    [6] 高明尉.野败型杂交籼稻基因型的初步分析[J].遗传学报, 1981, 8 (1) :66-74.
    [7] 黎垣庆.IR24恢复基因遗传的系谱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 1985, (1) :24-31.
    [8] 周天理, 郑秀萍, 陈金泉, 等.水稻不育系中杂株的来源及遗传分析[J].作物学报, 1992, 18 (1) :9-16.
    [9] 雷捷成, 游年顺, 郑秀平.野败型水稻雄性不育系保持系选育的遗传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 1984, (5) :30-34.
    [10] 雷捷成, 游年顺, 郑秀平.野败水稻雄性不育系保持系选育的实践和理论[J].福建省农科院学报, 1986, 1 (2) :16-21.
    [11] 雷捷成, 游年顺, 黄利兴, 等.籼型三系不育系选育的实践和理论[J].福建农业学报, 2000, 15 (S1) :136-140.
    [12] 游年顺, 黄利兴, 雷上平, 等.水稻微效恢复基因与不育系选育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3, 25 (4) :487-492.
    [13] 富昊伟, 李友发, 马兴华, 等.“三系”不育系微效恢复基因表现型研究[J].作物研究, 2010, 24 (1) :8-11.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47
  • HTML全文浏览量:  20
  • PDF下载量:  0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3-07-01
  • 刊出日期:  2013-09-18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