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核心期刊
  • CSCD来源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CA、CABI、ZR收录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我国杂交水稻相关性状配合力、遗传力研究进展

郑轶 杨德卫 涂诗航 林强 游晴如 周鹏 王鸿飞 黄庭旭 梁康迳

郑轶, 杨德卫, 涂诗航, 林强, 游晴如, 周鹏, 王鸿飞, 黄庭旭, 梁康迳. 我国杂交水稻相关性状配合力、遗传力研究进展[J]. 福建农业学报, 2014, 29(9): 926-933.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4.09.020
引用本文: 郑轶, 杨德卫, 涂诗航, 林强, 游晴如, 周鹏, 王鸿飞, 黄庭旭, 梁康迳. 我国杂交水稻相关性状配合力、遗传力研究进展[J]. 福建农业学报, 2014, 29(9): 926-933.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4.09.020
ZHENG Yi, YANG De-wei, TU Shi-hang, LIN Qiang, YOU Qing-ru, ZHOU Peng, WANG Hong-fei, HUANG Ting-xu, LIANG Kang-jing. Research Progress on Combining Ability and Heritability of Hybrid Rice(Oryza sativa.L)[J]. Fuj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14, 29(9): 926-933.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4.09.020
Citation: ZHENG Yi, YANG De-wei, TU Shi-hang, LIN Qiang, YOU Qing-ru, ZHOU Peng, WANG Hong-fei, HUANG Ting-xu, LIANG Kang-jing. Research Progress on Combining Ability and Heritability of Hybrid Rice(Oryza sativa.L)[J]. Fuj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14, 29(9): 926-933.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4.09.020

我国杂交水稻相关性状配合力、遗传力研究进展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4.09.020
基金项目: 

福建省现代农业水稻产业技术体系 (闽财指[2009]528)

华南稻区强优势水稻杂交种的创制与应用 (2011AA10A101)

福建省财政专项——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团队建设项目 (CXTD-2-1312)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郑轶 (1985-), 男, 助理研究员, 主要从事农业新品种研究与推广;黄庭旭 (1964-), 男, 研究员, 主要从事水稻遗传育种研究 (E-mail:txhuang@sina.com);梁康迳 (1954-), 男, 研究员, 研究方向:水稻杂种优势利用与遗传生态学 (E-mail:liangkj-2005@126.com)

  • 中图分类号: S511

Research Progress on Combining Ability and Heritability of Hybrid Rice(Oryza sativa.L)

  • 摘要: 水稻是世界1/4人口赖以生存的主食, 也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本文介绍作物配合力、遗传力定义, 论述杂交水稻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遗传力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详细介绍了杂交水稻品质性状配合力、遗传力的研究概况, 并对水稻配合力、遗传力相关研究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和展望。
  • [1] 高之仁.数量遗传学[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1986:314.
    [2] OLIVEIRA J P, CHAVES L J, DUARTE J B, et al.Heterosis for oil content in maize populations and hybrids of high quality protein[J].Crop BreedAppl Biotechnol, 2006, 6:113-120.
    [3] TORRES E A, GERALDI I O.Partiall diallel an alysis of agronomic characters in rice (Oryza sativa L.) [J].Genet Mol Biol, 2007, 30:605-613.
    [4] 廖伏明, 周坤炉, 盛孝邦, 等.籼型三系杂交水稻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研究[J].作物学报, 1999, 25 (5) :622-631.
    [5] 宋宇, 邹小云, 贺浩华, 等.籼型三系杂交水稻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配合力分析[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4, 26 (5) :719-725.
    [6] 张利华, 王建军, 李旭晨, 等.籼型三系杂交水稻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分析[J].浙江农业科学, 2003, 15 (1) :1-7.
    [7] 游晴如.水稻新恢复系配合力及遗传力分析[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 2006.
    [8] 何霭如, 郭建夫, 李国鹏, 等.华南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 2008, (10) :1128-1132.
    [9] 涂诗航, 张水金, 董瑞霞, 等.籼型三系杂交水稻亲本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及遗传力分析[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37 (3) :230-234.
    [10] 陈云风, 余秋英, 傅军如, 等.5个水稻新不育系配合力分析[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3, 35 (6) :1140-1146.
    [11] 张建新, 黄建鸿, 曾跃辉, 等.6个光身恢复系和4个籼型不育系的配合力及竞争优势分析[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 2014, 43 (1) :1-5.
    [12] 齐绍武, 盛孝邦.籼型两系杂交水稻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及遗传力分析[J].杂交水稻, 2000, 15 (3) :38-41.
    [13] 宗寿余, 吕川根, 邹江石.籼型两系杂交稻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及遗传力分析[J].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06, 27 (2) :5-10.
    [14] 苏宝琴, 端木银熙, 顾人英, 等.晚粳水稻亲本主要性状的遗传研究[J].作物研究, 1998, (4) :8-11.
    [15] 吴天华, 王昌华, 徐正进, 等.北方杂交粳稻产量性状配合力及遗传效应分析[J].西南农业学报, 2010, 23 (2) :299-303.
    [16] 李贵勇, 袁平荣, 杨天梅, 等.滇型不育系和恢复系的配合力分析[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0, 25 (6) :751-757.
    [17] 彭俊华, 曾德初, 龙太康, 等.应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法协作选配杂交水稻新组合的研究Ⅱ:数量性状配合力和遗传力的分析[J].西南农业学报, 1996, 9 (3) :12-21.
    [18] 谭振波, 况浩池, 阴国大, 等.杂交稻若干品质性状的配合力初步研究[J].杂交水稻, 1993, (2) :31-36.
    [19] 练进旺, 李勇泉, 杨惠杰, 等.若干杂交水稻新组合的配合力分析[J].福建稻麦科技, 1999, 17 (3) :1-4.
    [20] 廖伏明, 周坤炉, 阳和华, 等.籼型杂交水稻米质性状配合力及遗传力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0, 26 (5) :323-328.
    [21] 张利华, 王建军, 王林友, 等.杂交稻稻米品质的遗传相关分析[J].浙江农业科学, 2003, (6) :319-323.
    [22] 游晴如, 黄庭旭, 杨东, 等.籼型三系杂稻品质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力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 2007, 23 (4) :204-208.
    [23] 黄凤林, 杨冬奇, 彭国兴, 等.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质性状配合力与遗传力研究[J].作物研究, 2009, 23 (2) :67-70.
    [24] 邓华凤, 何强, 毛友纯, 等.长江流域杂交早稻品质性状的表现及配合力研究[J].作物学报, 2006, 32 (5) :633-639.
    [25] 吕建群, 刘光春, 任鄄胜, 等.5个籼型不育系和5个新恢复系的质性状配合力及遗传力分析.西南农业学报, 2014, 27 (1) :12-17.
    [26] 宗寿余, 吕川根, 邹江石.籼型两系杂交水稻稻米品质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力分析[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 2007, 23 (3) :47-52.
    [27] 陈光辉, 杨华, 周清明, 等.两系杂交水稻整精米率的配合力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2, 38 (6) :557-590.
    [28] 李贵勇, 袁平荣, 杨天梅, 等.滇型杂交稻碾磨品质和外观品质的配合力及遗传力分析[J].西南农业学报, 2010, 23 (5) :1387-1392.
    [29] 王昌华, 吴天华, 张燕之, 等.北方杂交粳稻品质性状杂种优势、配合力及遗传效应分析[J].西南农业学报, 2011, 24 (2) :385-390.
    [30] 余先柏, 胡南云.杂交水稻主要米质性状的配合力分析I:直链淀粉含量[J].种子, 1991, (2) :13-15.
    [31] 金正勋, 崔成焕, 秋太权, 等.水稻杂种后代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的配合力分析[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30 (2) :122-127.
    [32] 石顺唯, 周爱平, 陈红, 等.杂交水稻蛋白质含量配合力和遗传力分析[J].西南农业学报, 2000, 13 (2) :19-23.
    [33] 陈光辉, 王建龙, 周清明, 等.两系杂交水稻糙米率的配合力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33 (5) :518-521.
    [34] 张毅, 秦华, 沈福成.水稻株型性状的配合力分析[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0, 22 (1) :17-20.
    [35] 邓启云, 石利娟, 庄文, 等.杂交水稻叶片形态性状配合力分析[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07, 38 (5) :695-700.
    [36] 张玲, 杨国涛, 谢崇华, 等.几个籼型杂交水稻光合特性的配合力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09, 32 (2) :5-9.
    [37] 许旭明, 张受刚, 韦新宇, 等.水稻籼粳交恢复系茎秆抗倒性的配合力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 2009, 25 (6) :47-53.
    [38] 李爱宏, 戴正元, 季红娟, 等.籼型杂交水稻黑条矮缩病抗性配合力分析[J].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09, 30 (1) :73-77.
    [39] 黄福灯, 刘鑫, 李春寿, 等.不同籼稻杂交组合籽粒植酸含量的配合力分析[J].浙江农业学报, 2010, 22 (6) :711-715.
    [40] 徐保钦, 陆作楣.杂交籼稻亲本种子休眠性与F1的相关及配合力研究[J].中国水稻科学, 2008, 22 (6) :583-689.
    [41] 陈顺辉, 卢浩然, 杨聚宝, 等.两系法亚种间杂交稻主要性状的优势和配合力表现及其相关分析[J].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1997, 26 (1) :1-7.
    [42] 王守海, 王德正.两系杂交籼稻亲本配合力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1995, 22 (S) :11-17.
    [43] 李关土, 董世钧, 李春寿, 等.杂交晚稻主要经济性状配合力的研究[J].浙江农业科学, 1996, (5) :213-215.
    [44] 周开达, 黎汉云, 李仁端, 等.杂交水稻主要性状配合力、遗传力的初步研究[J].作物学报, 1982, 8 (2) :145-151.
    [45] 何予卿, 戚华雄, 王长义.两系杂交粳稻主要亲本配合力测定[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1995, 14 (3) :220-224.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09
  • HTML全文浏览量:  35
  • PDF下载量:  0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4-06-30
  • 刊出日期:  2014-09-18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