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核心期刊
  • CSCD来源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CA、CABI、ZR收录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福建省农田生态系统碳源/汇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李艳春 王成己 叶菁 王义祥 黄毅斌

李艳春, 王成己, 叶菁, 王义祥, 黄毅斌. 福建省农田生态系统碳源/汇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福建农业学报, 2014, 29(11): 1098-1103.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4.11.011
引用本文: 李艳春, 王成己, 叶菁, 王义祥, 黄毅斌. 福建省农田生态系统碳源/汇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福建农业学报, 2014, 29(11): 1098-1103.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4.11.011
LI Yan-chun, WANG Cheng-ji, YE Jing, WANG Yi-xiang, HUANG Yi-bin. Spatial-temporal Variation and Impact Factor of Carbon Source and Sink of Farmland Ecosystem in Fujian[J]. Fuj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14, 29(11): 1098-1103.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4.11.011
Citation: LI Yan-chun, WANG Cheng-ji, YE Jing, WANG Yi-xiang, HUANG Yi-bin. Spatial-temporal Variation and Impact Factor of Carbon Source and Sink of Farmland Ecosystem in Fujian[J]. Fuj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14, 29(11): 1098-1103.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4.11.011

福建省农田生态系统碳源/汇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4.11.011
基金项目: 

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省属公益类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专项 (2011R1019-5)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2012BAD14B03-5)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李艳春 (1980-) , 女, 助理研究员, 硕士, 主要从事生态农业研究 (E-mail:lyc7758@163.com);黄毅斌 (1964-) , 男, 研究员, 主要从事生态农业研究 (Email:;sd_wolong@163.com)

  • 中图分类号: S181

Spatial-temporal Variation and Impact Factor of Carbon Source and Sink of Farmland Ecosystem in Fujian

  • 摘要: 准确估算农田生态系统的碳排放和碳吸收对制定合理的农业减排措施具有重要意义。基于1991-2010年福建省农作物产量、耕地面积、农业投入等农业活动水平数据, 对福建省农田生态系统的碳源汇进行估算, 并分析碳源汇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1991-2010年福建省农田生态系统碳吸收总量总体呈下降趋势, 从1991年的1 161.14×104 t减少到2010年的672.13×104 t, 减幅为42.11%, 年平均递减5.89%;碳排放总量呈增加的趋势, 从1991年的114.05×104t增加到2010年的195.10×104t, 增幅达71.07%, 年均递增2.87%;碳汇量总体呈降低趋势, 从1991年的1 047.09×104 t降低到2010年的477.03×104 t, 减幅为54.44%, 年均递减8.36%;福建省农田生态系统单位耕地面积碳吸收呈下降的趋势, 而单位耕地面积碳排放基本保持不变。2010年南平市的碳吸收量和碳汇量最大, 漳州市的碳排放量最大, 而厦门市的碳吸收量、碳排放量和碳汇量均最小。碳源汇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表明, 碳吸收与水稻、小麦、甘蔗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碳排放与钾肥、复合肥、农药、农机动力、柴油使用均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性。研究结果能够为福建省低碳农业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 [1]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探索中国特色的低碳道路[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9:51-52.
    [2] BOUWMAN A F.Soils and the Greenhouse Effect[M].Chichester, England:John Wiley&Sons, 1990:78.
    [3] PAUSTIAN K, ANDREN O, JANZEN H, et al.Agricultural soil as a C Sink to offset CO2 emission[J].Soil Use and Management, 1997, 13 (4) :230-244.
    [4] 赵荣钦, 秦明周.中国沿海地区农田生态系统部分碳源/汇时空差异[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07, 23 (2) :1-6.
    [5] 颉鹏, 蔺海明, 黄高宝, 等.河西绿洲农田生态系统碳源/汇的时空差异研究[J].草业学报, 2009, 18 (4) :224-229.
    [6] 王静, 冯永忠, 杨改河, 等.山西农田生态系统碳源/汇时空差异分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38 (1) :195-200.
    [7] 赵荣钦, 刘英, 丁明磊, 等.河南省农田生态系统碳源/汇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 2010, (7) :40-44.
    [8] 钱晓雍.上海农田生态系统碳源汇时空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1, 30 (7) :1460-1467.
    [9] 王修兰.二氧化碳、气候变化与农业[M].北京:气象出版社, 1996:53-59.
    [10] 李克让.土地利用变化和温室气体净排放与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M].北京:气象出版社, 2000:260-261.
    [11] WEST T O, MARLAND G A synthesis of carbon sequestration, carbon emissions, and net carbon flux in agriculture:comparing tillage practices in the United States[J].Agriculture, Ecosystems and Environment, 2002, 91:217-232.
    [12] 高阳华, 徐永进, 杨世琦, 等.基于Arc GIS Geoprocessing的干旱遥感监测系统研究与设计[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35 (4) :1-7.
    [13] 张赛, 王昌龙.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呼吸和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35 (11) :43-49.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06
  • HTML全文浏览量:  27
  • PDF下载量:  0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4-03-15
  • 刊出日期:  2014-11-18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