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核心期刊
  • CSCD来源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CA、CABI、ZR收录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95年  10卷  第1期

显示方式:
论文
杂交稻高产结构研究
李义珍, 黄育民, 庄占龙, 黄亚昌, 余瑞远
1995, 10(1): 1-6.
摘要:
定位追踪点和示范片双季杂交稻平均年产量15.6~17.6t/hm2.产量构成因素中以单位面积总粒数与产量的相关性最密切,对增产的贡献率最高,穗数则是制约单位面积总粒数的主要因素.高产田呈现“1+3+7”的穗数结构模式,即在1m2植25丛、每丛1株的密度条件下,每丛穗数由1个主茎、3个秧田分蘖、7个本田早期分蘖构成.秧田分蘖成穗率在95% 以上,本田期有效分蘖是移栽后头4片新生叶的同伸蘖.有效分蘖终止期距分蘖高峰期2.0~3.5个出叶间隔,分蘖高峰期的叶龄余数为2.0~2.5,相当于二次枝梗分化至颖花分化期.
杂交稻高产群体光合生产研究
黄育民, 李义珍, 庄占龙, 郑景生, 余瑞远
1995, 10(1): 7-12.
摘要:
杂交稻产量8~10t的群体作物生长率(CGR)15.4~18.2g/(m2·d),其中苞分化至齐穗期19~28g/(m2·d);孕穗至齐穗期LAI6.5~7.5,且冠层叶片直立,阳光可透入群体深层,底叶光强为光补偿点的2~3倍;本田期平均净同化率(NAR)3.4~4.4g/(m2·d),太阳总辐射量为137~150kJ/cm2,平均日辐射(S)1445~1456J/(cm2·d);光能利用率(Eu)1.67%~1.96%,其中苞分化至齐穗期2.15%~2.70%,短期最高实测值达3.75%.在几个光合生产因素中,前期以LAT和S对CGR的贡献最大,中后期以NAR和Eu对CGR的贡献最大,但后期S与CGR及NAR也呈极显著正相关.
近交及其杂交对蛋鸭产蛋性能的影响
陈晖, 檀俊秩
1995, 10(1): 13-16.
摘要:
本研究以莆田黑鸭为素材,建立各不同近交程度的近交系群,测定其300日龄蛋用性能,结果表明:12.5% 近交程度对各经济性状影响较小,近交程度每增加10%,开产日龄、300日龄产蛋数、蛋重三个性状平均衰退率分别为18.3% 、14.2% 和2.0%.本试验的21.9% 的近交程度时各性状表现严重的近交衰退.经选择性能优秀的近交系群与世代选育系M和W杂交,F1代生产性能表现良好的杂种优势,上述三个性状的杂种优势率分别为-6.83% 、15.26% 和4.75%,且W系杂交效果优于M系.顶交和底交产生的杂交效果不同,其300日龄产蛋数性状杂种优势率分别为3.84% 和17.49%,底交效果优于顶交.本文探讨了近交系群应用于配套育种的可行性.
甘蔗胚状体的诱导与再生植株农艺性状观察
卢川北, 戴艺民, 洪月云, 林一心
1995, 10(1): 17-19.
摘要:
甘蔗组织培养中,在前人报道使用N6(或MS)+2,4-D2.2mg/L,从外植体上产生的愈伤组织直接诱导出胚状体的基础上,再加进水解酪蛋白1.5g/L,,胚状体的诱导率显著提高,再生植株的蔗茎工艺成熟期株高比蔗茎苗植株平均高12.49cm、茎径小、0.3cm、每公顷有效茎数多8475条,产量低11.58% 、茎锤度下降5.35%.还讨论了提高胚状体再生植株蔗茎含糖分的方法.
青花菜新品系“闽绿1号”的选育和丰产栽培技术研究
林碧英, 魏文麟
1995, 10(1): 20-22.
摘要:
闽绿1号是由自交不亲和系配制的一代杂种,株高42cm;叶色绿,叶面光滑;花球半圆形,横经17cm,纵经14cm;花球紧密,蕾粒细小色浓绿,花茎细,单花球重0.5kg左右.早熟,生育期70d左右;腋芽抽生迟,在主花球采收前不会萌发抽生,只有主花球收割后才会萌动长出小花球,可连续2~3次采收,生长势强,整齐度高,抗逆性强.其丰产栽培应适期播种,适当密植;施足底肥和硼肥,防治病虫害,及时采收等.
小麦黄化幼苗转绿过程中类囊体片层结构及其光合特性的变化
姜秀勇, 高煜珠, 王忠
1995, 10(1): 23-27.
摘要:
小麦黄化幼苗经连续照光后逐渐转绿.随照光时间的增加表现光合活性增强,Rubis CO(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加氧酶)活性在照光初期下降,12h后逐渐回升.研究连续照光24h和48h后,叶片顶部和基部类囊体片层结构及其光化学活性的变化表明:伴随着类囊体片层数目的增加PSI活性下降,PSⅡ活性增强.小麦黄化幼苗转绿过程中,叶绿体通过自身的发育,结构和功能的进一步完善使得光能在两个光系统间得到均衡地分配,提高了叶绿体对光能的利用率.
红萍盐害若干生理生化机理的探讨
章宁, 唐龙飞, 郑德英
1995, 10(1): 28-32.
摘要:
由繁殖系数测定表明,回交萍耐盐阀值为0.8% NaCl浓度.生理生化指标测定结果是在盐胁迫下脯氨酸(Pro)含量积累、电解质外渗率和丙二醛(MDA)含量增加.细胞保护酶活性测定表明,SOD和POD酶活性随盐浓度的升高而升高;CAT对盐反应敏感,在低盐浓度酶活性急剧升高.不同盐胁迫下酯酶同功酶谱分析表明,盐胁迫诱导基因表达新的酶带,同时抑制原有的一些酶带.认为红萍盐害主要由脂质过氧化作用和渗透胁迫引起.
甘蔗对黑穗病抗性机制及遗传的研究进展
龚得明, 陈如凯
1995, 10(1): 33-36.
摘要:
本文综述了近几十年来国内外有关甘蔗对黑穗病抗性的形态学和生理生化机制以及抗性遗传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一些展望.
杂交稻不同配比混栽控瘟研究Ⅱ
甘代耀, 罗榕城, 翁启勇, 何玉仙, 黄继平
1995, 10(1): 37-40.
摘要:
采用地优64与威优64按不同比例混栽试验示范结果,1:1混播控瘟效果达55.81%~66.01%,亩增稻谷14.6% 以上,为最佳混栽配比.混栽控瘟机理测知,混栽区以ZC群小种为主,占69.76%;对照单栽区以28群小种为主占64.70%.初步认为混栽对稻瘟病菌的群体致病性有一定干扰和降低作用,从而减轻病害.
迷宫装置改进与诱鼠剂筛选研究
彭文富, 林坚贞, 陈玉妹, 朱培根, 肖缤, 刘浩官
1995, 10(1): 41-43.
摘要:
中国科学院动物所生态室一组研究的“迷宫”装置,以试鼠嗅闻频次来筛选诱鼠剂,我们在这个基础上改进,增加“迷宫”装置的嗅闻时间功能.并进行30种材料的诱鼠能力对比测定,认为评价诱鼠剂,以嗅闻时间结合嗅闻频次进行综合分析,更接近于实际.
福建省跗线螨名录(蜱螨亚纲:跗线螨科)
林坚贞, 张艳璇, 刘浩官, 彭文富, 陈玉妹
1995, 10(1): 44-47.
摘要:
本文报道福建省跗线螨种类9属30种,其中7种是中国新纪录种.
兰竹荔枝矿质营养状况与化学调控的影响
戴良昭, 郭仰楚, 谢希尧
1995, 10(1): 48-53.
摘要:
本文探讨兰竹荔枝矿质营养状况和动态规律,化学药剂对荔枝矿质营养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兰竹荔枝矿质营养含量变幅较大,周年营养含量表现明显季节性变化,以围绕花、果实增长和枝梢建造而变化.树体营养水平直接影响荔枝产量,叶片含氮和含钾在花前,含磷在花期和花后与产量构成显著相关性.以花器含氮、磷、钾最高,开花消耗大量营养,是荔枝花期和花后氮、磷、钾含量迅速下降的主要原因.花器和叶片营养含量与花构成显著相关性,直接影响花量和花质,特别是雌、雄花的比例.化学药剂直接影响树体矿质营养水平,特别是对花器含氮和含磷的影响更明显.
不同温度下猕猴桃果实的呼吸作用和乙烯产生
潘林娜
1995, 10(1): 54-57.
摘要:
两种不同后熟程度(硬度为1.5kg/cm2和硬度为0.6kg/cm2)的猕猴桃果置于0~20℃共8个温度梯度下测定果实呼吸强度.结果从0℃到20℃果实的呼吸率上升8~10.5倍.硬度为0.6kg/cm2的猕猴桃,在0℃的低温下其呼吸率是硬度为1.5kg/cm2的猕猴桃的2倍,所以猕猴桃一旦软化,就难以再贮藏.硬度为1.5kg/cm2的猕猴桃贮藏在0℃下,乙烯的产生率为0.058μl/(kg·h);20℃下乙烯的产生率为0.8μl/(kg·h),所以温度是影响猕猴桃贮藏寿命的关键因子.用4 mg/kg乙烯处理猕猴桃40h,处理后果实呼吸率即从23.1mgCO2/(kg·h)升至39.0mgCO2/(kg·h),说明猕猴桃对乙烯的刺激作用非常敏感,它是一种具呼吸跃变的水果.
地热农业综合利用研究
钱午巧, 章关福, 初滨
1995, 10(1): 58-61.
摘要:
1985~1990年我们在福建省农科院地热研究所进行地热农业综合利用研究.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按系统工程原理,设计供热布局,设置地热农业综合利用项目,做到供热科学,一水多用,梯级利用,供热面积由原来1896m2增加到4038m2,比原来净增113%.在地热农业综合利用上,从大农业着眼,成为种、养殖多业多学科的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发挥了农业工程技术和地热资源优势,经济效益显著,平均每公顷收入达23万元,而且有较大的社会效益.
人工气候室的多路数字温度表
吴尚基
1995, 10(1): 62-64.
摘要:
在大、中型人工气候室中装置自行设制的八路循环检测数字温度表,使温度的观测、记录十分方便.八个测点温度可自动循环或手动测量显示,误差为±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