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核心期刊
  • CSCD来源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CA、CABI、ZR收录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94年  9卷  第1期

显示方式:
论文
福建省地方优良果蔗染色体分带的研究
卢川北, 洪月云
1994, 9(1): 1-3.
摘要:
应用改进的F-BSG法,对福建省地方优良果蔗同安果蔗、马鞍果蔗、浦城果蔗和崇安果蔗的根尖染色体进行分带处理。它们的染色体数2n均为80,属热带种(Saccharum officinarum L.).除马鞍果蔗染色体的基本带型为6C/CT+74C/C以外,其余三个果蔗品种的基本带型均为5C/CT+75C/C.
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法估测蛋鸭(莆田黑鸭)不同品系的配合力
陈晖, 檀俊秩
1994, 9(1): 4-7.
摘要:
本研究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法估测莆田黑鸭4个父系与4个母系组成的16个组合的配合力。结果表明:300日龄产蛋数父系间和母系间的一般配合力差异极显着,各组合的特殊配合力差异也极显着。300日龄蛋粒重各配合力差异均不显着。开产日龄和300日龄平均总蛋重与300日龄产蛋数有显着的相关性,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091和0.8557.300日龄产蛋数一般配合力的基因型方差为0.4994,特殊配合力的基因型方差为0.5006.300日龄产蛋数的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分别为0.4923和0.2458.
闽西果茶桑竹发展技术模型研究
赖学连, 吴小玲, 卢晓香, 郭厚祥, 卢建煌, 王福顺
1994, 9(1): 8-13.
摘要:
本文主要研究闽西果、茶、桑、竹“八五”计划和十年发展规划。在论域确定、系统诊断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动态仿真模型,设计出三种方案:Ⅰ是加速发展型,Ⅱ是稳步发展型,Ⅲ是传统发展型。本研究推荐第Ⅱ方案为最优方案。根据这个方案,同时展示了目标图象。
枇杷组织中糖的气相色谱测定
黄文风, 宋铁英
1994, 9(1): 14-17.
摘要:
本文首次报道枇杷种子中存在D-半乳糖并建立了枇杷组织中5种糖的简易测定方法。采用大口径毛细管柱对枇杷组织中存在的D-果糖、D-半乳糖、D-葡萄糖、D-山梨醇、蔗糖等5种糖进行定量分析。本方法对各组分的线性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9;变异系数CV均小于3%;对山梨醇的平均回收率为98%.
“湘薯75-55”抗病性与生产力鉴定
张联顺, 卢同, 王清中, 杨家育, 林新华
1994, 9(1): 18-22.
摘要:
“湘薯75-55”系湖南省农科院作物所1974年用“新大紫”与“河北69-419”的杂交后代,我所1978年引进,经10多年鉴定试验示范不断提纯复壮而成的新品种。该品种具有抗瘟、高产、优质、贮藏性好并能兼抗蔓刈病、疮痂病等特点。经室内多菌株、田间小区、大面积试验示范,多年多点、多重复鉴定,抗瘟力强于一般抗瘟病品种“329”和“华北48”.在病区种植其丰产性分别比329、华北48和“新种花”提高25.07%、41.44%和2.3倍;在无病区多点测试其生产力分别比329和新种花提高7.7%~7.6%和16.8%~21.3%.1992年“湘薯75-55”种植面积达65万亩以上,占我省薯区面积20.17%,占薯瘟区面积90%以上。1986~1992年在惠安、安溪、罗源、宁德等30多个县(市)累计推广面积达170万多亩,比种植一般抗瘟品种增产原粮1.7亿公斤,增收薯粮1.53亿公斤,增加社会效益3.23亿元。“湘薯75-55”1990年经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成为我省新的抗病品种。
我国南方甘薯品种资源抗蔓刈病鉴定研究
蔡南通, 谢春生, 余华, 冯祖虾, 冯瑞集
1994, 9(1): 23-27.
摘要:
本文报道用接种鉴定技术研究我国南方甘薯品种资源对蔓刈病抗性的结果,完成了443份品种的盆苗接种鉴定,表现高抗(HR)的品种2份,抗病(R)的品种30份,中抗(MR)的品种49份,中感(MS)的品种96份,感病(S)的品种62份,高感(HS)的品种204份。对筛选出具有抗病以上水平的31份品种进行重复鉴定,结果与初筛选对比基本一致,表明这些品种的抗性相对稳定;与此同时还进行田间接种鉴定试验,多数品种的发病程度低于盆苗接种鉴定试验,其中有12份品种表现高抗。并初步探讨了甘薯品种对蔓刈病抗性与薯块产量的关系,发现抗病品种与感病品种接种后对薯块形成和膨大的影响存在显着差异。
水稻抗感杂优组合混播栽培控瘟研究Ⅰ
甘代耀, 翁启勇, 罗榕城, 黄继平
1994, 9(1): 28-30.
摘要:
采用正交L8(4×28)试验方法,研究不同抗、感杂优组合地优64和威优64混合播种栽培的控瘟性,结果表明对抑制穗颈瘟病指数下降46.32%~47.17%.大田示范控叶瘟、穗瘟效果分别达33.32%和37.66%,增产13.98%.
田菁根瘤菌的分离及特性
蔡尤祥, 蓝谷, 黄维南
1994, 9(1): 31-35.
摘要:
从四种田菁根瘤分离出49L、50M、51S和53号四株快生型根瘤菌。这些菌株能产酸,能利用的糖类较多,能在pH5.5~9.0和含盐(NaCl)0.5%的培养基生长,最适的生长温度是25~30℃;53号菌株还可以在pH10和含盐1.0%的培养基于温度35℃下生长。从毛萼田菁茎瘤分离出54号慢生型菌株。此菌株能产碱,能利用的糖类较少,对pH适应幅度较小。这些菌株对宿主回接和互接均可结瘤固氮。田间种植的田菁根瘤有较高的固氮酶活性和氢酶活性。毛萼田菁的根瘤和茎瘤这两种酶活性更高。田菁根瘤菌抗逆性强。其寄主田菁是改良盐碱地的优良植物,毛萼田菁更好。
黄地老虎(Agrotis segetum)幼虫被三种类型病毒侵染后呼吸速率与体重的变化
翁启勇, 蔡秀玉
1994, 9(1): 36-41.
摘要:
黄地老虎幼虫感染黄地老虎的核型多角体病毒(AsNPV)、颗粒体病毒(AsGV)和质型多角体病毒(AsCPV)后120~240小时内,呼吸速率(RR)较对照为低,尽管其变化趋势与对照相似。感染AsGV的幼虫,其鲜重随着发育期的延长而逐渐下降,与RR的变化成正比。AsNPV或AsCPV侵染幼虫后,其RR变化与虫鲜重的变化成反比。感染病毒后,幼虫RR高峰的出现与病毒复制的对数增殖期基本同步。健康幼虫和染病幼虫差异显着性测定表明,幼虫鲜重的变化比RR的变化更明显。RR和鲜重的变化可以做为幼虫染病的依据,但不能用来作为判断染病严重程度的指标。
稻田昆虫常规取样与机动吸虫器取样效率的研究
刘波, 宋晓川, 李平, 刘浩官
1994, 9(1): 42-46.
摘要:
本文利用东方红-18型机动喷雾器设计吸虫机构,使得该机喷雾、取样一机两用。同时,对吸虫器的取样效率、取样范围以及不同取样方法对稻飞虱种群数量、空间分布估计的聚集度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吸虫器的取样效率达91.58%.
几种激素对棘胸蛙人工催产作用研究
陈世濂, 张艳璇
1994, 9(1): 47-50.
摘要:
为了给平原人工驯养棘胸蛙提供种苗及培育蝌蚪回归大自然以保持生态平衡的需要,本课题从1987年起开展生殖激素对棘胸蛙人工催熟、催情、催产作用研究,筛选出高效的催产剂LRHA3.四年来共进行25次试验,催产率达45.5%~100%,受精率70%~99.3%,获得受精卵1.2万余粒,培育蝌蚪0.8万尾,相当一部分已成长到中蛙。课题还对受精卵的培育,蝌蚪的饲养作了研究。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在植物病害诊断检测上的应用
徐平东, 李梅
1994, 9(1): 51-56.
摘要: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用于体外扩增DNA具灵敏、特异、快速、简便等诸多优点,已经在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医学及遗传学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且在这些领域中显示出巨大的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在植物病理学领域,PCR主要应用于植物病害的诊断检测,特别是对植物病毒及类似病毒病害的检测,其灵敏度可达pg/fg水平。此外,还用于植物病原真菌、细菌、线虫的分类鉴定以及植物病毒、类病毒核酸的克隆、测序等研究。同时讨论了PCR技术目前的限制和将来的应用潜力。
脱除柑桔碎叶病病毒的初步研究
宋瑞琳, 吴如健, 陈菁瑛, 黄兆才, 陈景耀
1994, 9(1): 57-59.
摘要:
对感染碎叶病毒的柑桔植株分别进行茎尖嫁接,热处理和预热处理结合茎尖嫁接的脱毒试验。白天40℃16h,夜间30℃8h,预热处理30天以上的柑桔植株再进行茎尖嫁接,均能获得良好的脱毒效果。但是,若茎尖取0.4mm或更长就没有得到脱毒植株。单用茎尖嫁接方法不能脱除碎叶病病毒;单用热处理方法虽也获得过无碎叶病的植株,但要取得满意的脱除效果是很困难的。
R1杀雄剂诱导水稻雄性不育的扫描电镜观察(简报)
林汉璋, 林文
1994, 9(1): 60-64.
摘要:
在颖花分化末期和减数分裂期,用200ppmR1或200ppmR1+400ppmE喷布籼稻品种宇B,100ppmR1+200ppmE喷布粳稻品种关东127、西海172,雄性不育率达97.7%~99.5%.扫描电镜下观察,可见喷药后花药畸形,毡绒层增厚,薄壁细胞溶脱,营养通道受到阻塞,花粉囊内不形成花粉或仅形成少量的、但半数形态败育的花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