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核心期刊
  • CSCD来源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CA、CABI、ZR收录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1年  26卷  第3期

植物保护
斯氏钝绥螨以截形叶螨为猎物的实验种群生命表
陈霞, 张艳璇, 季洁, 林坚贞
2011, 26(3): 415-419.
摘要:
研究了斯氏钝绥螨Amblyseius swirskii(Athias-Henriot)以截形叶螨Tetranychus truncatus(Ehara)为猎物在15、18、20、25、30和35℃下的发育和繁殖情况,组建了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15℃时斯氏钝绥螨能完成发育,但存活率仅43.33%,且产卵不正常;在18~35℃之间斯氏钝绥螨能正常生长发育;在15~35℃之间斯氏钝绥螨的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雌螨的发育历期为5.75~31.50 d,雄螨的发育历期为3.96~20.00 d;斯氏钝绥螨的世代平均周期(T)和种群倍增时间(t)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35℃时世代平均周期和种群倍增时间最短,分别为15.9380 d和3.5072 d;内禀增长率(rm)和周限增长率(λ)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35℃时均最大,分别为0.197 6和1.218 5;雌雄性比和净增殖率随着温度的升高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在25℃时性比和净增殖率均最大,分别为1.73和36.8600;产卵总量也在25℃时最大,达到57.60粒·雌-1。
氟磺唑草胺防除甘蔗田杂草效果及其对作物的安全性
陈峰, 胡进锋, 王长方, 游泳, 王俊
2011, 26(3): 420-423.
摘要:
为评估氟磺唑草胺对甘蔗田杂草防除效果及对后茬作物的安全性,采用农药田间药效试验法,测定480gL-1氟磺唑草胺悬浮剂播后芽前土壤处理对甘蔗田杂草的防除效果,并分析其对甘蔗和后茬作物水稻、玉米、上海青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浓度对马唐、旱稗、牛筋草、石胡荽、裸柱菊、通泉草、胜红蓟、飘拂草、香附子等杂草15 d防效均达86%以上,30 d防效均达88%以上;而各处理浓度30 d鲜重防效达95%以上,各项防治指标均优于对照药莠去冿。药后约14个月种植后茬作物,对水稻、玉米和上海青3种后茬作物生长安全,对各后茬作物产量也没有影响。
6种杀虫剂对水稻褐飞虱田间种群的毒力及控制作用
邱良妙, 林仁魁, 吴玮, 占志雄
2011, 26(3): 424-431.
摘要:
2009~2010年,采用稻秆浸渍接虫法,测定了福建省3个地区的褐飞虱田间种群对6种杀虫剂的敏感性并进行抗性分析,在仙游县晚稻田褐飞虱初孵若虫始盛期,采用喷雾法对6种药剂的田间控制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同一个种群的褐飞虱若虫对同一种药剂的敏感性随着虫龄的增加而降低;烯啶虫胺对不同地理种群的褐飞虱若虫均表现出最高的毒力,对3地种群的褐飞虱2龄、3龄、4~5龄若虫的LC50分别为0.941 7~1.0167 mg·L-1、1.1872~1.341 0 mg·L-1、1.610 2~1.9370 mg·L-1,异丙威的毒力最低,对3地种群的褐飞虱2龄、3龄、4~5龄若虫的LC50分别为37.118 3~46.733 5 mg·L-1、45.924 1~56.9504 mg·L-1、50.9938~70.1912 mg·L-1;抗性分析表明,福州市褐飞虱种群对吡虫啉达高抗水平,龙海市和仙游县种群达极高抗水平,3个不同地点的褐飞虱种群对噻虫嗪、噻嗪酮、异丙威均为中等抗性水平,对烯啶虫胺均处于敏感阶段;田间控制作用试验结果表明,6种供试药剂中,以烯啶虫胺和异丙威的速效性最好,持效性则以烯啶虫胺和吡蚜酮的最好;在田间褐飞虱初孵若虫发生始盛期,用吡虫啉(a..i)30~45 g·hm-2剂量喷雾,施药后3~7 d内可以有效控制褐飞虱的为害,但在吡虫啉对褐飞虱的防治效果明显下降及较高抗性等问题的情况下,不宜再继续长期大量地使用吡虫啉防治褐飞虱,应制定进行合理轮换用药的抗性治理策略,防止褐飞虱抗性快速发展及种群大暴发,烯啶虫胺和吡蚜酮是作为替代吡虫啉或轮换使用的理想药剂。
资源与环境科学
福建省主要蔬菜氮磷钾营养特性及其施肥指标体系研究 Ⅱ.主要蔬菜氮磷钾施肥效应及其土壤养分丰缺指标
李娟, 章明清, 姚宝全, 孔庆波, 姚建族, 张燕
2011, 26(3): 432-439.
摘要: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福建主要蔬菜氮磷钾施肥效应,建立菜田速效氮磷钾丰缺指标。根据148个试验的空白区产量水平,将土壤肥力分为高、中和低3个等级。结果表明,土壤肥力对蔬菜产量贡献率为(50.912.8)%,随土壤肥力等级的降低而明显下降;空白区产量与平衡施肥产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肥效试验结果表明,叶菜类、根茎类、瓜果类和葱类等蔬菜施用氮磷钾肥有显著的增长效果,随着土壤肥力水平的下降,氮磷钾肥效明显提高;增产幅度和净增收数均为氮肥明显高于钾肥,钾肥明显高于磷肥;叶菜类和葱类的氮肥产投比明显高于磷钾肥,而根茎类和瓜果类则为磷肥产投比明显高于氮钾肥。叶菜类蔬菜的土壤养分高产临界指标分别为碱解氮243 mgkg-1、Olsen-P 52 mgkg-1和速效钾150 mgkg-1,根茎类和瓜果类等蔬菜则分别为碱解氮276 mgkg-1、Olsen-P 47 mgkg-1和速效钾132 mgkg-1。
利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NIRS)技术建立甘薯茎叶重金属预测模型
徐庆贤, 沈恒胜, 林斌, 官雪芳, 汤葆莎
2011, 26(3): 440-445.
摘要:
植物样品中的无机离子以一定形式与具有近红外吸收的有机基团结合,因而可以借助近红外光谱技术测测其含量。探讨研究了近红外光谱法快速预测甘薯叶和茎镉、铜、锌含量的可行性,以不同肥料种植的甘薯叶和茎样品各67份,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LS)对甘薯叶和茎中水分、蛋白质、镉、铜、锌含量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所建模型可用于快速预测甘薯叶和茎样品中镉、铜、锌含量趋势,但模型精确度还有待提高。
福建省规模化猪场土壤中砷、铜、锌含量测定初报
修金生, 吴顺意, 周伦江, 叶耀辉, 俞道进, 陈如敬, 曾新斌
2011, 26(3): 446-449.
摘要: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对福建省不同地区50个规模养猪场的50份土壤样品中重金属砷(As)、铜(Cu)和锌(Zn)的含量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50份土壤样品中重金属砷(As)含量平均值为6.55 mgkg-1,均未见超标(30 mgkg-1);铜(Cu)含量平均值为90.67 mgkg-1,19份样品超标(100 mgkg-1),超标率为38%;锌(Zn)含量平均值为311.67 mgkg-1,14份样品超标(400mgg-1),超标率为28%,其中以南平地区猪场土壤样品中铜(Cu)和锌(Zn)污染最为严重,超标率分别为66.67%和44.44%。
食品科学
黑豆酸奶发酵微生物鉴定与发酵特性研究
刘芸, 刘波, 朱育菁, 曹宜, 马丽娜, 刘丹莹, 张衡宇
2011, 26(3): 450-456.
摘要:
利用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方法对黑豆酸奶发酵菌株FJAT-7926和FJAT-7928进行分类鉴定。2株菌的菌体均为杆状,无芽孢,革兰氏阳性,过氧化氢酶阴性。菌株FJAT-7926的生理生化特征与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一致,菌株FJAT-7928的生理生化特征与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基本一致。对菌株的16S rDNA基因进行扩增、克隆测序、分子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与生理生化鉴定结果一致。2个菌株对豆类基质进行混合发酵,能形成色泽均匀、风味独特、营养合理的黑豆酸奶,凝乳时活菌数达4.95108cfumL-1,pH值4.28,滴定酸度71.3T,蛋白含量1.62 ghg-1,可见菌株FJAT-7926和FJAT-7928适合作为黑豆酸奶的混合发酵菌种。
双孢蘑菇2796凝集素的提取及其部分理化性质研究
张迪, 林勇, 杨晓钦, 廖剑华, 曾辉, 刘艳如
2011, 26(3): 457-461.
摘要:
双孢蘑菇2796的子实体经PBS浸提、40%~60%饱和度的硫酸铵沉淀、DEAE-Sepharose Fast Flow离子交换层析和Sephadex G-100分子筛柱层析纯化得到双孢蘑菇2796凝集素。双孢蘑菇2796凝集素经SDS-PAGE检测为单一条带,测得亚基相对分子质量为15.7 kD,通过Sephadex G-100凝胶过滤法测得其相对分子质量为64.1 kD,通过等电聚焦电泳分析发现其有4种等电点不同的亚型,pI分别为6.62、5.92、5.69、5.57。双孢蘑菇2796凝集素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经80℃处理10 min,仍能保持较好的凝集活性,该凝集素在pH3.0~10.0范围内都保持着较高的凝集活性,其凝血活性不依赖于二价金属离子。
微小毛霉凝乳酶干酪素的制备及应用性能研究
郑恒光, 陈君琛, 汤葆莎, 吴俐
2011, 26(3): 462-465.
摘要:
以新鲜牛奶为原料,采用自制微小毛霉Mucor Pusilius凝乳酶作为脱脂牛奶凝固剂,经过离心脱脂、巴氏杀菌、凝乳、热烫、离心脱乳清、水洗、干燥、粉碎过筛等步骤获得凝乳酶干酪素,考察工艺参数对干酪素得率及应用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凝乳酶添加量、凝乳pH值、热烫温度对凝乳酶干酪素得率无显著影响,热烫温度对产品的融化性、析油性、拉伸性、吸油性等应用性能有显著的影响。理想的凝乳酶干酪素制备条件:凝乳酶添加量1 U·mL-1牛奶,凝乳pH值6.6,热烫温度60℃,在此条件下,凝乳酶干酪素得率为2.1%。
农业经济
漳州水产产业集群的形成及发展研究
李建华, 王海平, 刘宇峰, 吕姗
2011, 26(3): 466-469.
摘要:
对漳州水产业集群的形成、发展现状及效应进行分析,指出漳州水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是建立在漳台农业合作的基础上,即区位条件、五缘文化优势、资源的互补性及产业发展的阶段性差异等因素促成了两地产业合作的发展;并就未来漳州水产产业集群的进一步发展提出若干思路。
低碳农业:从理论构想到科学实践的若干问题
王成己, 王义祥, 黄毅斌, 翁伯琦
2011, 26(3): 470-474.
摘要: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低碳经济已成为全球热点,被誉为人类第四次技术革命,温室气体排放已经深度触及了农业和粮食安全。低碳农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低碳农业已由理论构想转向了科学实践,其发展途径主要包括:(1)发展新型能源,推广清洁技术;(2)优化耕作制度,提高复种指数;(3)培育优良品种,延长减排链条;(4)改进施肥技术,优化养分管理;(5)实施保护耕作,减少碳素流失;(6)合理开发草业,保护草地资源;(7)发展生物能源,推行过腹还田;(8)整治养殖污染,实施规模养殖。发展低碳农业的保障机制主要涉及:(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2)转变农业发展方式;(3)大力依靠科技进步;(4)民众广泛参与。发展低碳农业、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增强农业的基础地位、通过农业措施来缓减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科研管理
《福建农业学报》创刊以来(1986~2010)发表论文的统计分析
柯文辉, 林海清, 翁志辉
2011, 26(3): 475-484.
摘要:
对《福建农业学报》创刊25年以来(1986~2010)刊载的论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载文量总体呈上升的趋势,2009年起改为双月刊,年均刊载论文142.5篇;(2)总引文量16 189篇,篇均引文10.7篇。2007~2010年篇均引文量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为13.0~16.2篇,显示期刊作者吸收文献信息能力不断提高;(3)总被引频次、被引半衰期不断上升,影响因子也稳步上升,说明《学报》总体的学术影响力在不断提高;(4)基金论文比大幅度提高,2010年达到87.0%,且主要以省级及国家级项目资助为主;(5)刊载论文的作者共有6 191人次,合作度为4.11。论文合作度总体呈上升的趋势,从1986年的3.04上升到2010年的4.54;(6)第一作者年龄主要集中在31~50岁,作者以中高级职称人员及硕、博士为主,2010年作者增量为0.66(与最佳值0.64接近),显示《学报》作者群体构成相对较合理。
1998~2007年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计划项目评价与分析
徐慎娴
2011, 26(3): 485-489.
摘要:
以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计划1998~2007年资助项目为研究对象,从基金资助力度与广度、人才培养、结题管理、学科培育等多角度进行统计分析,结合福建省社会经济具体状况,剖析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计划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问题、完善基金管理的建议。
综述
施肥对花生营养生理特性的影响及其研究进展
赵婷, 郑向丽, 徐国忠, 张鼎华, 翁伯琦
2011, 26(3): 490-497.
摘要:
以氮、磷、钾、硫、钙及微肥对花生的生理作用与影响为切入点,阐述了施肥对花生生理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分析了花生生长与科学施肥之间的关系,并从施肥技术、肥料品种、花生育种、耕作制度等4个方面提出花生施肥研究的主要技术难点以及今后主要的攻关方向。就施肥技术而言,要着力提升精准水平,科学合理地施用肥料;就肥料品种而言,要努力实现优化配套,注重新型肥料的开发;就花生育种而言,要关注多样化筛选,培育高优花生新品种;就耕作制度而言,要因地制宜的改革,优化当地的耕作制度。
农田表土有机碳含量变化特征及其研究进展
赵婷, 王义祥, 徐国忠, 翁伯琦
2011, 26(3): 498-503.
摘要:
农田土壤碳库储量及固碳潜力是评估温室气体减排的重要依据之一。综述主要农田表土有机碳含量变化特征的研究进展,分析中国主要农田类型表土的固碳潜力。认为中国农田表土有机碳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水田和旱地有机碳含量均有显著增加,但水田的固碳能力高于旱地,水田和旱地的固碳潜力因环境条件不同各有差异。提出要从固碳土壤学、固碳动力学上出发,并考虑环境因素以及综合模型在宏观尺度上的土壤固碳潜力的研究,以求阐明农田碳素变化规律。
研究简报
尿素对膨化大豆粉三聚氰胺背景残留量的影响
潘瑞珍, 林美凤, 郑香霖, 陈启发, 李耀平
2011, 26(3): 504-506.
摘要:
在大豆粉中分别添加0.5%和1.0%的农用尿素,以未添加农用尿素的大豆粉为对照组,通过干法单螺杆膨化机(EXT-155G)加工,检测膨化前后大豆粉样本的三聚氰胺残留含量,并采用SPSS 17.0对其膨化前后独立样本的三聚氰胺残留含量作均数t检验。随机试验结果显示:添加农用尿素的大豆粉膨化前后的三聚氰胺残留量差异极显著(P0.01)。可见,添加尿素的大豆粉在干法膨化工艺过程存有三聚氰胺背景残留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