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核心期刊
  • CSCD来源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CA、CABI、ZR收录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2年  37卷  第12期

2022 年总目录
2022, (12): 1-10.
摘要:
2022 年 12 期目录
2022, 37(12): 1-2.
摘要:
动物科学
鸭骨形态发生蛋白SYBR Green Ⅰ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刘鸿威, 林昶, 王劭, 肖世峰, 程晓霞, 郑敏, 陈少莺, 曾显成, 陈仕龙
2022, 37(12): 1509-1518.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22.012.001
摘要:
  目的  旨在建立一种检测鸭骨形态发生蛋白(BMPs)mRNA转录水平的SYBR Green Ⅰ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  方法  根据GenBank中BMP1、BMP2、BMP3、BMP4、BMP5、BMP6、BMP7、BMP8aBMP10和BMP15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并合成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产物回收后克隆至pMD-18-T载体,构建阳性重组质粒作为标准品,优化SYBR Green Ⅰ荧光定量PCR反应条件,建立其标准曲线,对建立的方法进行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试验。  结果  建立的BMP1、BMP2、BMP3、BMP4、BMP5、BMP6、BMP7、BMP8aBMP10和BMP15基因实时荧光定量检测方法特异性强,无引物二聚体及非特异性产物,熔解曲线为单峰,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8,组间和组内变异系数均小于1%。应用该方法检测BMPs基因在半番鸭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BMP1、BMP2、BMP5和BMP7基因在心脏中表达量较高,分别为5.5×104、1.1×105、5.1×105和7.7×105拷贝·μL−1BMP6和BMP10基因在肝脏中表达量较高,分别为7.5×104和7.6×103拷贝·μL−1;而BMP3、BMP4、BMP8aBMP15分别在法氏囊、胸腺、喙和脾脏中表达量最高,分别为1.5×105、2.1×104、1.8×103和3.3×103拷贝·μL−1  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特异性强、重复性好,为检测鸭BMPs表达水平提供了技术手段。
日粮不同精粗比对杜蒙羔羊生长性能、血清生化及免疫指标的影响
马甜, 高智雄, 杨晓东, 郭邵乾, 李述方, 王海荣
2022, 37(12): 1519-1527.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22.012.002
摘要:
  目的  探究日粮不同精粗比条件下杜蒙羔羊生长及健康状态,寻求杜蒙羔羊更加合理科学的饲养模式。  方法  选用30只3月龄、体重(25±2.14)kg杜蒙公羔羊,随机分为3组,即低精料C30组(精粗比30∶70)、中精料C50组(精粗比50∶50)和高精料C70组(精粗比70∶30),每组10个重复。预饲期15 d,正试期60 d,分析其生长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  结果  1)生产性能结果表明:C50组和C70组全期平均日增重(ADG)与C30组相比极显著升高(P<0.01),料重比(F/G)极显著降低(P<0.01),C50组比C70组ADG提高了24.12%;C50组的全期平均日采食量(ADFI)极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1)。2)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结果表明:C50和C70组粗蛋白(CP)和中性洗涤纤维(NDF)消化率分别极显著或显著高于C30组(P<0.01或P<0.05);C50组酸性洗涤纤维(ADF)消化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3)血清生化指标结果表明: C50组和C70组血清中谷丙转氨酶活性(ALT)、碱性磷酸酶活性(ALP)、白蛋白(ALB)含量、血糖(GLU)含量和直接胆红素(DBIL)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C30组(P<0.05或P<0.01)。4)血清免疫指标结果表明:试验第30天时,C70组血清中免疫球蛋白A(IgA)含量极显著高于C30组(P<0.01),而试验第60天时,C70组血清中IgA、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显著低于C50组(P<0.05),且C70组血清中白介素6(IL-6)含显著高于C30组(P<0.05)。  结论  在精粗混饲生产条件下,日粮精粗比为50∶50时更有利于杜蒙羔羊生长和保持机体健康状态。
作物科学
减氮配施生物炭对水稻产量及不同生育期氮素累积的影响
徐彬, 王小利, 蒙婼熙, 杨宏伟, 龙大勇, 梅婷婷, 段建军
2022, 37(12): 1528-1535.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22.012.003
摘要:
  目的  探究化学氮肥减量配施不同生物炭比例的还田效应,为稻田秸秆生物炭高效利用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田间定位试验,共设6个处理:对照CK(不施氮肥,只施磷钾肥)、常规施肥T0(100%化肥氮)、T1(90%化肥氮+2.5 t·hm−2 生物炭)、T2(80%化肥氮+5.0 t·hm−2 生物炭)、T3(70%化肥氮+7.5 t·hm−2 生物炭)、T4(60%化肥氮+10.0 t·hm−2 生物炭)。每个处理3次重复,按随机区组排列。  结果  水稻产量随减氮配施生物炭比例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以T2处理最高,较常规施肥T0处理显著提高了10.22%(P<0.05)。3个时期地上部和根系各处理氮素累积量分别为T2和T3处理最高,且氮素累积量均成熟期最高;与T0处理相比,成熟期T1、T2和T3处理的秸秆和籽粒及根系氮素累积量分别提高了5.05%~15.96%、4.65%~21.45%和 6.76%~19.00%,且籽粒部分氮素累积量最高。T1~T4处理的秸秆生物量、氮肥偏生产力和氮肥农学效率较T0处理分别提高了5.34%~41.44%、17.43%~63.81%和42.50%~85.93%,T1、T2和T3处理的氮肥表观利用率提高了77.12%~106.79%,均T2处理最高;与T0处理相比,T1处理的氮素收获指数降低,其余处理均增加。  结论  80%化肥氮+5.0 t·hm−2生物炭能显著增加水稻产量、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和促进水稻对氮素的累积。
不同生境对紫两优737类黄酮及B族维生素含量的影响
房贤涛, 郑建华, 游晴如, 廖发炼, 董练飞, 王洪飞, 董瑞霞, 陈春霞, 黄庭旭
2022, 37(12): 1536-1545.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22.012.004
摘要:
  目的  探索紫黑米品种紫两优737在不同种植季节及不同生境的黄酮及B族维生素的变化差异,进而为生产者最佳种植季节及种植地点安排、提高紫两优737生产品质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2021年4月中旬至10月中旬种植于福建12个地方的紫两优737样本,测定其花青素、黄酮、类胡萝卜素和B族维生素含量,并进行主成分分析。  结果  晚季和烟后季种植情况下,紫两优737样品中花青素、黄酮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明显比早季和中季高,且随海拔升高,这3种物质都有上升的趋势;总维生素含量方面,早、晚季种植比中季和烟后季种植含量高,维生素含量与海拔无明显相关关系。主成分分析表明,VB6、VB4、VB5、花青素、黄酮和类胡萝卜素在第一主成分上有较高的载荷,这一部分体现了紫黑米中主要的营养物质。VB3、VB8、VB7在第二主成分上有较高载荷,VB1和VB2则在第三主成分上有较高载荷。样品中得分最高的是宁德岚亭晚季样本,中季样本普遍得分较低。  结论  紫两优737的 B族维生素含量VB5、VB1、VB6较高;从种植季节或种植地点而言,晚季种植或光照充足、气温较低的高海拔地区种植的样本均含有较高花青素、黄酮、类胡萝卜素和B族维生素。
园艺科学
荸荠淀粉分支酶CwSBEII基因的克隆及其表达分析
赵若男, 陈振林, 玉万国, 许薇, 刘英健, 宋慕波
2022, 37(12): 1546-1553.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22.012.005
摘要:
  目的  克隆荸荠(Eleocharis tuberosa)淀粉分支酶CwSBEII基因,分析该基因的蛋白功能特性及其在荸荠不同组织以及不同膨大时期的表达模式,为进一步深入研究CwSBEII基因的功能提供理论参考。  方法  采用RT-PCR的方法克隆得到CwSBEII基因的cDNA序列,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其蛋白功能特性,利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该基因在荸荠球茎中的时空表达特征。  结果  成功克隆得到CwSBEII基因,该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长度为2547 bp,编码848个氨基酸。CwSBEII蛋白分子量为96100.52 Da;理论等电点(pI)值为5.24,不稳定指数为41.07,GRAVY为−0.473,属于不稳定亲水蛋白。系统进化分析表明,荸荠与禾本科的小麦(Triticum aestivum)、水稻(Oryza sativa)、玉米(Zea mays)的SBEII蛋白聚为一支,亲缘关系最近。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CwSBEII基因在根、叶片、荸荠皮以及荸荠肉中均有表达,但在叶片中的表达量最高。在荸荠球茎膨大初期CwSBEII基因表达出现明显上调。  结论  CwSBEII基因在荸荠中特异性表达,在叶片中的表达量最高,膨大初期表达明显上调,推测该基因在荸荠淀粉合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低温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对菘蓝抽薹开花的影响
吴红, 李勇军, 丁银花, 韩大雷, 赵嘉豪, 陈诗曼
2022, 37(12): 1554-1561.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22.012.006
摘要:
  目的  探讨温度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菘蓝生长以及抽薹开花的影响,为进一步阐明菘蓝抽薹开花的调控机制提供依据。  方法  以中青一号菘蓝种子为试验材料,在人工气候箱中对菘蓝幼苗进行2、4、6 ℃低温春化处理,研究低温春化对菘蓝抽薹性状的影响,同时在25 ℃和4 ℃条件下测定菘蓝茎尖内源激素的变化以及赤霉素和烯效唑对菘蓝抽薹率的影响。  结果  (1)低温处理可促进菘蓝抽薹、开花和花芽分化,4 ℃春化处理40 d的幼苗在定植后27 d, 12片叶时开始开花,比2 ℃处理和6 ℃处理的植株平均提前了4个节位;(2)茎尖内源激素含量分析表明,低温处理增加菘蓝茎尖中3-吲哚乙酸(IAA)、赤霉素(GA)和脱落酸(ABA)的含量,低温和25 ℃处理下菘蓝IAA含量和GA缓慢上升后下降,IAA含量在出苗后40 d达到最高值,GA含量出苗后50 d左右,且抽薹后IAA和GA含量低于抽薹前,ABA含量在整个生长季节持续增加;(3)低温和GA协同处理的植株表现出加性正效应,低温加速了菘蓝的抽薹、开花进程,这种促进不仅通过在茎尖诱导产生GA,还通过低温与激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烯效唑处理显著降低了菘蓝的抽薹率,而GA则可以打破这种抑制。  结论  低温春化促进菘蓝抽薹和开花,低温处理提高了GA、IAA和ABA的含量,外源GA处理可代替低温处理诱导植物在缺乏低温的条件下开花,而GA合成抑制剂烯效唑的作用相反。
叶面喷施不同钙源对辣椒生长及其果实品质的影响
丘智晃, 冯紫荟, 陈煜林, 杨依彬, 程凤娴, 邓兰生
2022, 37(12): 1562-1570.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22.012.007
摘要:
  目的  通过叶面喷施不同钙源研究其对辣椒的农艺性状、果实钙含量的影响,为生产上辣椒果实钙含量的提升、产量增加和品质改善提供参考。  方法  以辣椒为试验材料,采用基质培养,设置CK(叶面喷施清水)、G1(叶面喷施氯化钙)、G2(叶面喷施糖醇钙)、G3(叶面喷施小分子肽钙)4个处理,测定辣椒的主要农艺性状、钙含量、产量和品质等指标。  结果  喷施3种不同的钙源均可加快辣椒果实的成熟,提高地上部钙素在果实的分配率。G3与CK相比,辣椒的地上部鲜重显著增加22.02%,单株产量为536.9 g,显著增产38.77%。果实钙含量与积累量分别达2.78 g·kg−1和96.86 g·株−1,较CK处理显著升高46.32%和78.25%。辣椒地上部中,果实的钙素分配率较CK处理显著提高58.58%,维生素C含量达0.6378 mg·g−1,较CK处理显著增加17.29%;G3与G1相比,辣椒的单株产量、单果重和维生素C含量分别显著提高18.0%、33.8%、18.3%;G3与G2相比,辣椒的地上部鲜重、成熟果个数和单株产量均显著提高。地上部氮、钾、钙的积累量增加。  结论  与氯化钙和糖醇钙相比,小分子肽钙能更好地从辣椒的叶片转移到果实中,进而提高果实钙含量。供试条件下,在促进辣椒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方面,叶面喷施小分子肽钙的处理效果最佳。
内源激素对砂梨花芽休眠进程的调控作用
王会全, 李亮, 李永裕, 吴少华
2022, 37(12): 1571-1578.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22.012.008
摘要:
  目的  分析砂梨花芽休眠进程中内源激素的含量及平衡关系对梨花芽休眠进程的调控作用,为研究南方短低温梨花芽休眠解除的调控机理奠定基础。  方法  以黄花梨和蜜雪梨2个砂梨品种花芽为试材,利用HPLC技术分析赤霉素(GA3)、脱落酸(ABA)、3-吲哚乙酸(IAA)、玉米素(ZT)等4种内源激素含量以及GA3/ABA、IAA/ABA、ZT/ABA、(IAA+GA3)/ABA比值在2个砂梨品种花芽休眠进程中的变化。  结果  在砂梨花芽休眠进程中,GA3和ABA的影响主要在内休眠解除启动期,并且GA3促进了花芽内休眠解除启动,而ABA抑制了花芽休眠解除启动;IAA在休眠进程中的变化规律不明显,对于休眠解除的影响不显著;ZT在黄花梨中促进了内休眠的解除,而在蜜雪梨中则作用于内休眠解除的启动。GA3/ABA和(IAA+GA3)/ABA在砂梨花芽休眠进程中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均表现出在内休眠阶段比值较小,并且变化趋势不明显,而内休眠解除启动时明显升高,并且在内休眠解除时稍低于内休眠解除启动期;IAA/ABA其对休眠进程的影响较小;ZT/ABA的比值在黄花梨花芽休眠解除启动期稍低于内休眠解除期,而在蜜雪梨中花芽休眠解除启动期会稍高于内休眠解除期。  结论  砂梨花芽休眠进程中GA3和ABA两种內源激素起主要作用,ZT不能直接影响休眠进程,而且内源激素调控花芽的休眠进程更主要取决于各内源激素的平衡。不同品种之间內源激素变化不完全一致,但总的趋势相似,本研究为內源激素调控休眠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不同菌草基质栽培灵芝多指标质量评价
林冬梅, 罗虹建, 林树钱, 王赛贞, 林占熺, 王联福, 林辉
2022, 37(12): 1579-1585.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22.012.009
摘要:
  目的  以水溶性浸出物、灵芝多糖肽、灵芝酸、灵芝甾醇、单糖组成和分子量特征图谱为指标综合评价不同菌草基质栽培灵芝的品质。  方法  采用HPLC法测定多糖肽、灵芝酸、甾醇含量和单糖组成,运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不同基质栽培灵芝的差异及其相关性。  结果  不同栽培基质的水溶性浸出物含量为14.21%~17.35%,灵芝多糖肽含量为3.80%~6.63%,灵芝酸总量为0.24%~0.53%,甾醇含量为31.43~69.16 μg·g−1;主成分分析筛选出2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84.63%;相关性分析显示浸出物与活性成分呈正相关;单糖组成主要是葡萄糖和少量甘露糖;分子量特征图谱标定了6个共有峰,组间相似度大于0.98。  结论  不同基质栽培灵芝的活性物质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灵芝多糖肽和灵芝酸可作为灵芝质量评价重要指标;类芦、芦竹和五节芒栽培灵芝富含活性成分,这为科学利用菌草栽培灵芝提供参考。
添加猴樟基质对牛樟芝生长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黄兴连, 宝元朵, 杨志娟, 陈小涛, 郑元
2022, 37(12): 1586-1594.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22.012.010
摘要:
  目的  明确添加猴樟Cinnamomum bodinieri基质对牛樟芝Antrodia cinnamomea生长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并筛选出适宜的猴樟茎、叶浓度。  方法  比较分析在牛樟芝基础培养基中添加质量浓度分别为0.125 、0.25、0.5、1 、2 、4、8 、16、32 、64 g·L−1的猴樟嫩枝、嫩叶、枝叶混合物时,牛樟芝的生长特性、生物量、SOD活性和总三萜(TT)含量的差异。  结果  在PDA培养基中添加质量浓度分别为0.5~4 g·L−1、2~8 g·L−1、1~4 g·L−1、4~16 g·L−1的猴樟嫩枝基质,牛樟芝相应表现出生长特性较优、生物量、SOD活性和TT含量较高的优势,并显著高于对照水平;在PDA培养基中添加猴樟嫩叶基质质量浓度为1~2 g·L−1时,其生长特性较优,SOD活性较高,当添加量为2~4 g·L−1时,其生物量和TT含量较高;在PDA培养基中添加猴樟枝叶混合物基质质量浓度分别为2~4 g·L−1、1~4 g·L−1、0.125~1 g·L−1、4~8 g·L−1时,其相应表现为生长特性较优、生物量、SOD活性和TT含量较高的优势。  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总体来说,在PDA培养基中添加猴樟基质均能促进牛樟芝菌丝体、生物量、SOD活性和总三萜含量的提高,其中猴樟嫩叶基质2 g·L−1对菌丝体和生物量的提高最显著、猴樟嫩枝1 g·L−1或嫩叶基质2 g·L−1对菌丝体SOD活性的促进效果最显著;猴樟嫩枝基质8 g·L−1,对菌丝体总三萜含量的促进效果最显著,达到23.73 mg·g−1,较对照组提高了81.77%。该结果是樟属植物对牛樟芝培养的补充,为牛樟芝的规模化生产和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植物保护
辣椒斑驳病毒CP蛋白多克隆抗体制备与应用
王鑫, 叶倩, 吕小园, 田培洁, 张松柏, 张宇, 张德咏, 罗香文
2022, 37(12): 1595-1600.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22.012.011
摘要:
  目的  辣椒斑驳病毒(Pepper mottle virus,PepMoV)是近年来生产上主要侵染辣椒的新发病毒之一,目前有在我国快速扩展的趋势,因此,亟需开展该病毒的特异性快速检测技术,为明确该病毒在我国辣椒主产区的分布、发生致害规律及机制等研究提供科学手段。本研究以PepMoV编码的外壳蛋白CP为免疫源,制备特异性多克隆抗体,建立PepMoV的特异性快速检测方法,为PepMoV的分布和发生致害规律等研究奠定基础。  方法  采用特异性RT-PCR技术,从感染PepMoV辣椒的cDNA中扩增获得片段大小为822 bp的CP基因,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α,转化E coli DH5α中进行诱导表达,采用Ni-NTA柱层析纯化。以纯化的重组CP蛋白作为抗原免疫新西兰白兔制备特异性多克隆抗体。制备的多克隆抗体采用ID-ELISA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  结果  获得原核表达的PepMoV重组CP蛋白,SDS-PAGE结果表明纯化蛋白为分子量约为37 kDa的单一条带。Western blotting和ID-ELISA检测结果表明,制备的多克隆抗体特异性高,仅识别PepMoV CP蛋白,不识别寄主蛋白和其他选择的马铃薯Y病毒;田间样本检测结果表明,PepMoV在湖南和贵州辣椒上的检出率为20.00%和43.33%。  结论  基于PepMoV CP蛋白特异性多克隆抗体建立的PepMoV快速检测方法,可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该病毒在我国的分布和发生规律提供科学手段,也为该病毒CP蛋白的功能研究奠定基础。
白粉菌诱导月季对甜菜夜蛾产生抗性的关键候选基因筛选及CYP71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刘思琪, 杨琦, 王科建, 李云仙, 杨发忠
2022, 37(12): 1601-1611.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22.012.012
摘要:
  目的  通过检测白粉菌侵染月季后转录组基因的表达量变化,筛选白粉菌诱导月季产生对甜菜夜蛾抗性的关键候选基因,为月季抗虫基因的功能研究及抗虫品种的培育提供参考。   方法  以月季品种艳粉(Rosa chinensis Jacq.)为研究材料,利用二代测序技术对白粉菌侵染月季前后基因的表达量进行转录组测序。利用RSEM对基因的表达水平进行定量分析,DESeq2软件进行表达差异分析,利用KOBAS将得到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KEGG富集分析。对筛选出的可能参与三萜类物质生物合成的CYP71D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分析了CYP71D蛋白与抗虫性的关系。   结果  转录组测序共检测到差异表达基因1 646个,共643个差异表达基因被富集到81条KEGG通路中,其中31个差异表达基因与萜类合成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了CYP71D亚家族的物种特异性。在植物中CYP71A主要参与类单萜的生物合成,CYP71D主要参与单萜类、倍半萜类、二萜类、三萜类等与抗病、虫有关的次生代谢物的生物合成。   结论  月季细胞色素P450超家族蛋白酶中CYP71簇的CYP71A、CYP71D亚家族可能与三萜化合物Dehydro (11,12) ursolic acid lactone(DUA)的生物合成有关,表明CYP71D家族蛋白参与修饰三萜化合物的底物识别位点,本研究为探索寄主植物介导的间接的病虫互作机理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思路。
食品科学
酿酒酵母菌剂等温干燥曲线及其存活率干燥动力学
梁璋成, 苏昊, 陈秉彦, 林晓姿, 窦芳娇, 何志刚
2022, 37(12): 1612-1618.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22.012.013
摘要:
  目的  为高活力酿酒酵母直投式发酵剂的研发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方法  以酿酒酵母JH301为研究对象,采用沸腾炉热风干燥技术制备菌剂,研究不同温度下酿酒酵母沸腾炉热风干燥过程水分含量、菌存活率的变化及其相关性,建立酿酒酵母菌剂等温干燥曲线及其存活率干燥动力学模型,并采用核磁共振技术考察酵母菌沸腾炉热风干燥过程水分迁移分布规律。  结果  (1)酿酒酵母菌剂沸腾炉热风干燥过程等温干燥曲线符合Henderson指数函数模型M=a×EXP(b×T),ab均为与干燥温度W相关的常数。(2)随着干燥过程菌剂水分含量的下降,菌存活率呈先平缓下降后快速下降趋势,存在菌存活率拐点水分阈值。在拐点水分阈值前后,菌存活率干燥动力学模型分别符合模型y=ax+by=ax+bab均为与温度(W)相关的常数。yy的交叉点即为菌存活率拐点水分阈值,菌存活率拐点水分阈值与干燥温度呈正相关,菌存活率与细胞结合水的逃逸速率呈负相关。(3)菌存活率拐点水分阈值的最低干燥温度理论值为41.2 ℃。通过对模型参数预测与验证,适宜的干燥温度为42 ℃,时间为20 min,菌剂水分含量为(5.24±0.12)%,菌存活率可达(48.24±0.15)%。  结论  通过调控热风干燥过程酿酒酵母结合水的逃逸速率,可提高菌存活率。
响应面法优化超微绿茶粉制作曲奇饼干关键配方
宋振硕, 王丽丽, 林清霞, 张磊
2022, 37(12): 1619-1625.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22.012.014
摘要:
  目的  优化超微绿茶粉曲奇饼干配方,为茶叶精深加工开发终端产品提供思路。  方法  对超微绿茶粉、糖粉、黄油的添加量进行单因素试验,通过感官审评对其进行质量评价,确定3个因素添加量的优化范围。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进行3因素3水平响应面优化设计,共17组处理,考察超微绿茶粉、糖粉、黄油的添加量对超微绿茶粉曲奇饼干感官审评的影响,确定超微绿茶粉曲奇饼干的配方,并对优化配方加工的饼干进行感官评价、理化指标检测、质构评价。  结果  超微绿茶粉制作曲奇饼干的配方为:以总粉(低筋小麦粉+超微绿茶粉)100 g即100%计,蛋液添加量15%,柠檬汁1%,超微绿茶粉3.0%,黄油84.4%,糖粉25.9%,烘焙上火温度170 ℃,下火温度150 ℃,时间20 min。在此条件下加工的超微绿茶粉曲奇饼干,感官审评得分85.36分,风味较好。经质构仪分析,饼干的硬度为578.44 g,酥性为626.46 g·s。经检测,饼干的各项理化指标均符合国标要求。  结论  采用响应面法得出了超微绿茶粉曲奇饼干最优的关键配方,可用于规模化生产,为茶叶精深加工开发茶食品、缓解茶产业供需矛盾提供新的思路。
综述
植物病原真菌CFEM蛋白研究进展
付秀霞, 李志宇, 吴羽佳, 李魏
2022, 37(12): 1626-1632.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22.012.015
摘要:
病原真菌在侵染植物过程中,往往分泌效应因子增加致病性或被寄主抗病基因识别激发寄主强烈抗性,因此效应因子在植物-病原物的互作中发挥重要作用。CFEM(Common in Fungal Extracellular Membrane)蛋白是真菌中特有的一类位于细胞外膜的蛋白,往往起效应因子的作用。本文综述了植物病原真菌CFEM蛋白家族的结构特点,在不同物种中的表达和定位,CFEM蛋白对真菌胞内铁吸收和生长发育方面的调控作用,抑制寄主免疫反应和促进真菌寄生的作用机制以及CFEM蛋白起源和进化过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对目前CFEM蛋白研究有待阐明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本文将有助于人们进一步了解植物-病原真菌互作分子机理以及CFEM蛋白的致病机理,为培育作物抗病品种和制定植物真菌病害防控策略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