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核心期刊
  • CSCD来源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CA、CABI、ZR收录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2年  37卷  第9期

2022 年 9 期目录
2022, 37(9): 1-2.
摘要:

2022 年 9 期目录

动物科学


大黄鱼变形假单胞菌的遗传学和血清学聚类特征初步分析

 .............. 许斌福, 陈秀锦, 池洪树, 徐梦婷, 陈佳, 林能锋, 龚晖 (1109)
不同组合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疫苗对仔猪的免疫效果研究 

.............. 江兴华 (1117)
不同地方鸭品种(系)肌肉营养价值分析

.............. 刘晨龙, 季华员, 刘林秀, 黄江南, 陈小连, 李海琴, 韦启鹏, 杨群(1126)

园艺科学


茉莉花JsMYB305转录因子互作蛋白的筛选及验证

 .............. 胡莉, 万超, 张蕖, 陈清西, 伍炳华, 袁媛 (1135)
铁皮石斛 DcbHLH 14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

 .............. 理雅, 刘博婷, 赖思慧, 罗伟红, 于白音, 刘羽佳(1145)
62份紫花风铃木的表型多样性分析

 .............. 黄稚清, 吴林源, 高筱钰, 丁释丰, 肖观康, 秦新生, 冯志坚(1156)
48份观赏海棠种质不同叶位叶片色彩组分及分类研究

 .............. 王静茹, 张往祥, 狄昌毅, 陆晓吉(1167)
低温胁迫下山葡萄叶片酵母cDNA文库构建

.............. 马登辉, 马红义, 李承男, 虎志瑞, 丁小雨, 梁敏, 尹晓 (1176)

食用玫瑰烈火组培快繁关键技术研究 

 .............. 陈剑勇(1182)

植物保护


玉米大斑病菌热激蛋白Hsp70的鉴定和结构分析

.............. 张淑红, 范永山(1187)
甘薯基部腐烂病对植株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 陈海生, 唐超文, 刘守平, 陈伟强, 侯金祥 (1194)
番茄斑萎病毒侵染的西花蓟马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的构建和分析

 .............. 叶倩, 卢冰心, 魏艳, 陈建斌, 刘勇, 张松柏, 章松柏, 郑立敏(1203)

宁夏银川地区番茄猝倒病病原菌的鉴定

.............. 杨宏, 王晓敏, 宋丽娜, 刘文娟, 李利平, 程国新, 郭猛, 付金军, 胡新华(1209)

资源与环境科学


长期秸秆还田对双季稻土壤有机碳组分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

............. 方凯, 孙丽丽, 周昌敏, 张桥, 顾文杰, 卢钰升, 解开治, 徐培智(1216)
不同耐盐性水稻材料对盐胁迫的生理响应及分子机制

 .............. 徐淑英(1225)
不同措施对南方典型坡地利用模式下土壤侵蚀特征的影响 

.............. 朱秀端(1230)
解磷真菌JL-7的筛选及其作用于低品位磷矿的肥效研究 

 .............. 李小军, 吉俐, 张景宁, 盛定红, 谢承卫(1237)

动物科学
大黄鱼变形假单胞菌的遗传学和血清学聚类特征初步分析
许斌福, 陈秀锦, 池洪树, 徐梦婷, 陈佳, 林能锋, 龚晖
2022, 37(9): 1109-1116.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22.009.001
摘要:
  目的  内脏白点病是冬春季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最主要的细菌性疾病,变形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lecoglossicida)是内脏白点病的主要病原。分析大黄鱼来源的变形假单胞菌病原聚类特征,为大黄鱼变形假单胞菌流行规律研究和科学防控提供参考。  方法  克隆7株不同时空来源的大黄鱼变形假单胞菌16S rDNA、gyrB,测序并构建进化树;制备上述菌株的O-特异链血清(O抗原血清)与鞭毛蛋白血清(H抗原血清),进行菌体凝集试验。  结果  16S rDNA和gyrB序列分析表明,所有的变形假单胞菌聚为一簇;O抗原和H抗原凝集结果表明,7株变形假单胞菌以及变形假单胞菌标准株均会发生凝集反应,凝集效价也无明显区别,与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enes)、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和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不发生凝集反应。  结论  本研究所用的7株不同时空来源的变形假单胞菌亲缘关系接近,可能具有共同的起源。
不同组合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疫苗对仔猪的免疫效果研究
江兴华
2022, 37(9): 1117-1125.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22.009.002
摘要:
  目的  设计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活疫苗与灭活疫苗4种不同组合方式免疫仔猪,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对仔猪的免疫效果,为生产上制定PRRS的疫苗防控方案提供参考。  方法  制定4组不同组合的PRRS疫苗免疫方案,筛选 25头28~35 d仔猪,随机分成5组。A组为使用PRRS活疫苗(CH-1R株)A进行一免,每头注射2 mL(含1头份),间隔14 d使用PRRS灭活疫苗(CH-1a株)A进行二免,每头肌肉注射2 mL;B组免疫同A组,只是一免用PRRS活疫苗(CH-1R株)B,二免用PRRS灭活疫苗(CH-1a株)B;C组为一免与二免均使用PRRS灭活疫苗(CH-1a株)A,两次免疫间隔14 d,每次肌肉注射2 mL;D组为一免与二免均使用PRRS灭活疫苗(CH-1a株)B,其他方法同C组;E组为未免对照组。各组均于免疫前、一免后1、3、5、7 d进行采外周血检测细胞因子含量(IL-2、IFN-γ、IFN-α、TNF-α),于一免前、一免后14 d、二免后7、14、21、28 d进行采血检测免疫后抗体水平(GP5蛋白与N蛋白抗体),各组于二免后28 d进行攻毒,攻毒后21 d内观察体温变化,21d后进行剖检观察肺脏的病变。  结果  各免疫组一免后细胞因子含量发生不同的变化,对照组IL-2随日龄的增大有明显的下降,A、B组在3 d时显著高于其他免疫组;C、D组的IFN-γ含量在3、5、7 d时均显著高于A、B组;B组的 IFN-α含量在一免后3、5、7 d时显著高于其他组,A组的TNF-α含量在7 d时显著高于其他组。攻毒后对照组的体温上升快且高,高温持续期长,B组温度上升幅度小,较快降至常温。免后不同时间抗体水平、抗体阳性率、攻毒保护率B组均最高。  结论  PRRS活疫苗与灭活疫苗组合在仔猪上的免疫效果优于PRRS疫苗组合组,B厂家疫苗免疫组免疫效果优于A厂家免疫组。
不同地方鸭品种(系)肌肉营养价值分析
刘晨龙, 季华员, 刘林秀, 黄江南, 陈小连, 李海琴, 韦启鹏, 杨群
2022, 37(9): 1126-1134.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22.009.003
摘要:
  目的  分析300日龄的北京鸭Z9系、靖西大麻鸭和吉安红毛鸭3个地方品种(系)鸭胸肌和腿肌营养成分,挖掘3个品种(系)300日龄的营养价值。  方法  将同一天刚出壳的1日龄北京鸭Z9系、靖西大麻鸭和吉安红毛鸭各60只在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饲养至300日龄后,每个品种随机抽取公、母鸭各5只进行屠宰并采集胸肌和腿肌样品,测定肌肉化学成分、氨基酸以及脂肪酸含量。  结果  吉安红毛鸭胸腿肌粗蛋白含量最高,北京鸭Z9系胸肌和腿肌的肌内脂肪和胆固醇含量最高;吉安红毛鸭胸肌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含量和呈味氨基酸总量最高,靖西大麻鸭腿肌氨基酸总量和呈味氨基酸总量最高,吉安红毛鸭腿肌必需氨基酸含量最高;吉安红毛鸭胸肌和腿肌的饱和脂肪酸总量最低,不饱和脂肪酸总量最高,北京鸭Z9系和吉安红毛鸭胸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靖西大麻鸭,吉安红毛鸭腿肌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极显著高于靖西大麻鸭,显著高于北京鸭Z9系。  结论  3个地方品种(系)鸭300日龄肌肉品质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吉安红毛鸭肌肉品质和营养价值好于北京鸭Z9系和靖西大麻鸭。
园艺科学
茉莉花JsMYB305转录因子互作蛋白的筛选及验证
胡莉, 万超, 张蕖, 陈清西, 伍炳华, 袁媛
2022, 37(9): 1135-1144.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22.009.004
摘要:
  目的  茉莉花JsMYB305是参与萜烯合成酶(Terpene synthetases,TPS)基因调控茉莉花香气的转录因子。本研究旨在进一步分析JsMYB305转录因子调控茉莉花香气物质代谢的可能机制。  方法  基于茉莉花瓣酵母文库,以白色花苞和完全开放时的茉莉花为材料构建双杂交文库,通过酵母双杂交的方式筛选JsMYB305的互作蛋白并进行鉴定和验证。  结果  JsMYB305全长具有显著的自激活性,分别扩增不同长度的片段进行自激活验证,当编码长度≤510 bp时,JsMYB305没有自激活性。进一步以pGBKT7-JsMYB305(510 bp)为诱饵,从酵母双杂交文库中筛选到1个互作蛋白,经鉴定为水杨酸甲酯转移酶(Salicylic acid carboxyl methyltransferase,SAMT)蛋白。酵母定向双杂验证表明JsMYB305与JsSAMT具有相互作用。  结论  SAMT属于苯丙烷/丙环生物合成途径,故JsMYB305转录因子也参与了茉莉花苯丙烷/丙环类香气物质合成过程。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JsMYB305在茉莉花香气合成中的调控机理提供了参考。
铁皮石斛DcbHLH14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
理雅, 刘博婷, 赖思慧, 罗伟红, 于白音, 刘羽佳
2022, 37(9): 1145-1155.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22.009.005
摘要:
  目的  克隆铁皮石斛转录因子DcbHLH14基因并分析其在非生物胁迫响应中的表达情况,为研究DcbHLH14基因的功能提供理论参考。  方法  通过同源克隆从铁皮石斛叶组织中得到DcbHLH14基因,对其编码的蛋白序列特征和组织表达特性进行分析,并采用qRT-PCR对DcbHLH14基因在低温、干旱和ABA处理过程中的表达量进行分析。  结果  DcbHLH14基因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 ORF)为1269 bp,与参考序列存在7个碱基差异,仅含有1个外显子且无内含子,编码422个氨基酸。DcbHLH14蛋白的分子式为C2011H3192N586O613S13,理论分子量为45.8 kD,理论等电点(pI)为5.98,含有bHLH家族保守结构域bHLH-MYC-N和HLH,属于bHLH家族,与鼓槌石斛(Dendrobium chrysotoxum)和春兰(Cymbidium goeringii)bHLH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较高,分别为97.16%和86.90%。转录组分析结果显示,DcbHLH14基因在云南产地野生铁皮石斛花蕾中的表达量最高,在叶中的表达量最低。进一步qRT-PCR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在广东丹霞铁皮石斛叶中的表达量最高,而在茎中的表达量最低。DcbHLH14基因启动子富含多种与水分胁迫、低温、脱水以及ABA响应等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DcbHLH14基因明显受到低温、干旱和ABA诱导,低温和ABA处理6 h后DcbHLH14表达量被显著提高并达到峰值,分别是处理前的12.6倍和3.7倍;干旱处理9 h后,DcbHLH14表达量最高,是处理前的6.5倍,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  结论  DcbHLH14基因可能在转录水平上通过依赖于ABA信号通路途径响应低温和干旱胁迫,从而调控下游功能基因表达,提高铁皮石斛抗逆性。
62份紫花风铃木的表型多样性分析
黄稚清, 吴林源, 高筱钰, 丁释丰, 肖观康, 秦新生, 冯志坚
2022, 37(9): 1156-1166.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22.009.006
摘要:
  目的  紫花风铃木(Handroanthus impetiginosus)是我国南方广泛应用的一种园林观赏乔木,其表型性状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通过对紫花风铃木表型多样性进行分析,了解其表型性状差异,可为紫花风铃木优质种质资源发掘和科学育种提供重要理论基础。  方法  以广东省内6个城市12个群体62份紫花风铃木样本为材料,选取20个表型形状对样本进行变异度、Shannon多样性指数、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并基于表型性状进行聚类分析。  结果  紫花风铃木20个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为13.53%~59.13%,Shannon指数为0.79~4.08,表型性状变异性和多样性较高,具有丰富的表型性状多样性。相关性分析显示,叶性状相关的数量指标之间相互关联。主成分分析显示,从20个表型性状中提取6个主成分,其中叶宽、叶面积、小叶柄长、叶长、叶柄长等叶性状指标和胸径、枝下高等枝条与树干指标贡献较大。采用Hierarchical法进行表型性状聚类分析可将62份紫花风铃木材料划分为4大类群。  结论  紫花风铃木具有较为丰富的表型变异性和多样性,其中与枝条和树干有关的指标变异系数最高,而叶性状相关指标的多样性较高。主成分分析显示贡献较大的为叶表型性状指标和枝条与树干指标。通过聚类分析可知第II类群中包含的个体花量较大,花色较深;而第I类群中存在开白花的个体,花色比较独特,均具有较好的观赏效果,可从中进一步筛选和繁殖优良品种。
48份观赏海棠种质不同叶位叶片色彩组分及分类研究
王静茹, 张往祥, 狄昌毅, 陆晓吉
2022, 37(9): 1167-1175.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22.009.007
摘要:
  目的  探究48份观赏海棠种质不同叶位的叶片在观赏期内的色彩与色素组分变化规律,对主要观赏叶位的叶片色彩参数进行分类研究,建立观赏海棠叶色评价体系。  方法  以48份观赏海棠种质为试验材料,使用色差仪和光谱仪对不同品种的上、中、下位叶进行色彩参数和色素含量的测定。  结果  (1)基于6月份不同叶位色彩参数的亮度值(L*)、饱和度(C*)、色调角(h°)在CIELCH色空间中的分布以及不同叶位的叶色频率分布图分析,所测观赏海棠品种的叶片位点随着叶位下降呈现逐渐集中趋势,上位叶色彩表现最为丰富,位点最为分散。(2)色素相对含量的分析结果表明48份观赏海棠种质叶片中的花青素(Anthocyanin)、类胡萝卜素(Carotenoid)相对含量位点随着叶位下降整体呈左移(减小)的趋势,叶片中叶绿素(Chlorophyll)相对含量的位点随着叶位下降整体呈上移(增大)趋势。(3)叶色聚类分析将48个观赏海棠种质划分为绿色类群A(亮绿色系A1、深绿色系A2)、棕色类群B和红色类群C(红棕色系C1、紫红色系C2)3大类群。  结论  A1色系叶绿素相对含量高,叶片色彩亮度高,颜色饱满,为优良的亮绿色观叶品种;B类群各色彩参数与色素相对含量差异性显著,类胡萝卜素相对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类群,可作为进行叶色改良的试验品种;C1色系花青素与叶绿素相对含量的比值高(Anth/Chl=1.22±0.24),色调角位于红色区域(h°=29.74°±4.74°),红色特性显著,是优良的红叶观赏品种。
低温胁迫下山葡萄叶片酵母cDNA文库构建
马登辉, 马红义, 李承男, 虎志瑞, 丁小雨, 梁敏, 尹晓
2022, 37(9): 1176-1181.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22.009.008
摘要:
  目的  葡萄栽培过程中,由低温造成的冷害或冻害严重影响葡萄的生长发育、果实品质和产量。山葡萄是葡萄抗寒育种的重要种质资源,本文通过构建低温胁迫下山葡萄叶片酵母cDNA文库,为葡萄抗寒分子机理研究提供物质基础。  方法  以抗寒山葡萄左山-1(V. amuerensis cv.Zuoshan-1)扦插盆栽苗为材料,提取4 ℃低温处理0、2、4、8、12、24 h后叶片总RNA,采用SMART技术反转录为cDNA,经纯化和短片段去除后克隆至pGADT7三框质粒载体上,经过纯化后获得初级cDNA文库,对初级文库进行扩增、提取文库质粒后转入酵母Y187菌株中,制作扩增的酵母文库,并对文库质量进行鉴定。  结果  经检测所构建的3个读码框初级文库库容分别为1.7×106 、2.0×106 和1.9×106 cfu,重组率为100%,插入的片段长度主要分布在500~2000 bp;电泳检测和测序结果表明,插入片段所对应的编码蛋白类型丰富,具有良好的多态性。最终获得的Y187酵母文库滴度为4.0×108 cfu·mL−1  结论  构建的低温胁迫下山葡萄叶片酵母cDNA文库质量较高,为筛选山葡萄低温胁迫下的互作蛋白提供了材料基础。
食用玫瑰烈火组培快繁关键技术研究
陈剑勇
2022, 37(9): 1182-1186.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22.009.009
摘要:
  目的  研究食用玫瑰烈火的组培快繁技术,建立组培快繁技术体系,解决烈火食用玫瑰种苗工厂化生产的瓶颈问题。  方法  通过对比试验,筛选外植体最佳的消毒药剂及处理时间组合;通过正交试验,筛选芽苗增殖培养最佳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及浓度水平,筛选最佳的生根基本培养基、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及浓度水平。  结果  (1)食用玫瑰烈火的外植体消毒以0.1%HgCl2 处理8 min,外加6%次氯酸钠溶液处理3~6 min效果最佳;(2)芽苗增殖最优培养基配方为MS+6-BA 2.0 mg·L−1 +NAA 0.2 mg·L−1+ TDZ 0. 06 mg·L−1,增殖系数达3.47;(3)芽苗生根最佳培养基为改良1/2MS+ NAA0.2 mg·L−1+IBA0.01 mg·L−1,生根率达89.44%,根系健壮。  结论  通过外植体消毒对比试验,芽增殖、生根培养正交试验所建立起的食用玫瑰烈火组培快繁技术体系,可为烈火食用玫瑰种苗工厂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撑,促进食用玫瑰在农业上的推广应用。
植物保护
玉米大斑病菌热激蛋白Hsp70的鉴定和结构分析
张淑红, 范永山
2022, 37(9): 1187-1193.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22.009.010
摘要:
  目的  对玉米大斑病菌Hsp70(Setosphaeria turcica Hsp70,StHsp70)基因家族进行结构鉴定和功能分析,为进一步阐明StHsp70在玉米大斑病菌生长发育和致病过程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方法  利用玉米大斑病菌基因组数据库获得StHsp70基因家族成员,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理化性质、亚细胞定位、系统进化、保守基序和结构域分析,构建三级结构模型,并预测启动子等顺式作用元件。  结果  StHsp70基因家族包括11个成员,分别为StHsp70-1~StHsp70-11,多数定位于细胞质,其次为内质网、线粒体和细胞核。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StHsp70家族成员可分为7类,其中Class A~F分别与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热激蛋白SSA、SSB、SSC、KAR2、SSE、SSZ高度同源,而Class G在酵母中未发现其同源蛋白。结构预测分析发现,StHsp70家族成员都含有保守基序Motif 5,而Motif 6只存在于Class A~D中,Class G仅含有2~4种基序,与其他StHsp70家族成员存在显著差异。N端的NBD结构域类型在玉米大斑病菌和酵母不同Hsp70类型间存在显著差异,可能与亚细胞定位有关。不同类型StHsp70的C末端结构和延伸性变化较大,特别是Class G的StHsp70与其他类型具有显著区别,可能与底物的多样性有关。  结论  玉米大斑病菌Hsp70家族11个成员可以分为7类,其中Class G的4个成员在理化性质和结构特征上都与其他成员具有显著的区别,表明StHsp70属于多功能分子伴侣家族。
甘薯基部腐烂病对植株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陈海生, 唐超文, 刘守平, 陈伟强, 侯金祥
2022, 37(9): 1194-1202.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22.009.011
摘要:
  目的  探明甘薯茎基部腐烂病发生机制,为构建该病害的绿色防控体系提供依据。  方法  以处于南北薯区交接带、南北甘薯病害发生区的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西部山区为研究对象,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比研究甘薯茎基部腐烂病发病甘薯植株与健康甘薯植株的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及其根际土壤酶包括土壤脲酶、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  结果  甘薯茎基部腐烂病显著降低了植株根际土壤脲酶、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提高了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指数。在门分类水平上,该病害显著降低了其植株根际土壤放线菌门、疣微菌门和拟杆菌门相对丰度,显著提高了绿湾菌门和Candidate-division-wps-2菌群的相对丰度。在属分类水平上,该病害显著提高了植株根际土壤细菌GP1、未分类的厚壁菌属和芽单胞菌属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了未分类的链霉菌属、链嗜酸菌属、伯克霍尔德菌属等菌群的相对丰度。  结论  甘薯茎基部腐烂病降低了其植株根际脲酶、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改变了甘薯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结构和多样性。
番茄斑萎病毒侵染的西花蓟马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的构建和分析
叶倩, 卢冰心, 魏艳, 陈建斌, 刘勇, 张松柏, 章松柏, 郑立敏
2022, 37(9): 1203-1208.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22.009.012
摘要:
  目的  探明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tospovirus,TSWV)和介体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之间的分子互作关系,探索介体因子如何参与病毒侵染过程,以期为解析西花蓟马蛋白调控介体传毒机理奠定基础。  方法  通过若虫期饲毒获得高带毒西花蓟马群体,借助SMART技术构建TSWV侵染的西花蓟马酵母双杂交三框cDNA文库。  结果  3种读码框初级cDNA文库的库容量分别为3.0×106、2.0×106 和2.0×106 cfu,文库实际扩增基数大于1.5×106 cfu(3种读码框均大于5×105)。扩增文库平均插入片段主要分布在0.5~3.0 kb。对文库随机挑选16个克隆,测序后与GenBank数据库比对,结果显示各插入片段具有同源序列。  结论  构建的cDNA文库具有较高的库容量和重组率,可用于后续筛选西花蓟马与TSWV互作的蛋白。
宁夏银川地区番茄猝倒病病原菌的鉴定
杨宏, 王晓敏, 宋丽娜, 刘文娟, 李利平, 程国新, 郭猛, 付金军, 胡新华
2022, 37(9): 1209-1215.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22.009.013
摘要:
  目的  探明宁夏银川地区番茄猝倒病的病原菌,为该病的防治及抗病育种工作奠定基础。  方法  以番茄猝倒病病株为材料,通过常规组织分离法分离病原菌,从形态学、致病性测定和rDNA-ITS序列分析三方面对其进行鉴定。  结果  共分离出2种不同形态的病原菌,1号分离物孢子囊卵圆形或近球形,有乳突,孢子囊脱落具长柄,初步判断其为辣椒疫霉;2号分离物藏卵器为球形,柄较直,雄器侧生,宽棍棒状或近柠檬形,卵孢子球形,平滑,不满器,初步判断其为瓜果腐霉。在番茄子叶期分别接种两种病原菌后,番茄苗均发生猝倒,在接种部位出现暗褐色斑点和茎缢缩等与自然发病一致的病害症状,表明两种病原菌是引起番茄猝倒病的病原菌。利用两种分离物的ITS序列分别构建系统进化树,1号分离物与辣椒疫霉处于同一分支;2号分离物与瓜果腐霉处于同一分支。  结论  引起银川市番茄猝倒病的病原菌主要为辣椒疫霉和瓜果腐霉。
资源与环境科学
长期秸秆还田对双季稻土壤有机碳组分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
方凯, 孙丽丽, 周昌敏, 张桥, 顾文杰, 卢钰升, 解开治, 徐培智
2022, 37(9): 1216-1224.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22.009.014
摘要:
  目的  以我国南方典型红壤水稻土为研究对象,研究双季稻田土壤肥力和有机碳组分的变化特征。  方法  以2005年布置的定位试验为研究平台,设计3个处理:不施肥处理(CK)、化肥处理(NPK)和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处理(M)。于2020年晚稻收获后,采集耕作层土壤样本,测定土壤有机碳组分和微生物量碳氮等肥力指数。  结果  长期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处理显著改善了双季稻田土壤肥力。长期秸秆还田配施化肥改变了土壤有机碳组分,M处理较CK处理显著提高有机碳(SOC)、游离态颗粒碳(FPOC)、可溶性颗粒碳(DOC)含量(P<0.05)。同时,M处理有机碳各组分含量均高于NPK处理,其中颗粒态有机碳含量M处理(2.32 g·kg−1)显著高于NPK处理(1.94 g·kg−1)。NPK处理和M处理土壤微生物量碳(SMBC)较CK相比分别提高了21.94%和25.98%。此外,秸秆还田配施化肥提高了碱解氮(AN)、有效磷(AP)和速效钾(AK)等养分指标。  结论  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可以增加土壤碳库,提高碳库管理指数,调控土壤有机碳组分。土壤速效磷(AP)是影响有机碳组分的最为关键的环境因子,其次是pH和全磷(TP)。
不同耐盐性水稻材料对盐胁迫的生理响应及分子机制
徐淑英
2022, 37(9): 1225-1229.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22.009.015
摘要:
  目的  研究不同耐盐性水稻材料应答高盐胁迫的生理及分子机理,对筛选和培育耐盐水稻新品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方法  分别以耐盐水稻品系X1、X2、X3和盐敏感水稻品系X20、X30为试验材料,分析其在高盐胁迫(200 mmol·L−1 NaCl的1/2KB溶液)条件下的生理代谢及耐盐相关功能基因表达差异。  结果  在高盐胁迫条件下,耐盐水稻材料体内脯氨酸及可溶性糖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及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以及耐盐相关功能基因OsP5CS1OsProtOsCu/Zn-SODOsAPX2OsNCED3OsNCED5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盐敏感型,而丙二醛和过氧化氢含量明显低于盐敏感型。  结论  耐盐性水稻材料主要通过提高渗透调节能力、活性氧清除能力及耐盐相关功能基因的表达来提高其耐盐性。
不同措施对南方典型坡地利用模式下土壤侵蚀特征的影响
朱秀端
2022, 37(9): 1230-1236.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22.009.016
摘要:
  目的  探究自然降雨条件下南方典型坡地水土保持措施对土壤侵蚀的影响,为南方红壤地区采取合适的水土保持措施、改善生态环境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福建省建瓯市建安坡面径流观测场2018–2020年降雨量、径流量、泥沙量等数据,通过分析多年降雨特征和分布情况,研究不同水土保持措施的土壤侵蚀防治效果。  结果  降雨主要集中在3–6月,该时期降雨天数达到全年的1/3以上,且降雨侵蚀力最大月份与最大降雨量月份并不完全重合;多种水土保持措施均有效抑制降雨对土壤的侵蚀。其中,最大降雨量月份下,茶园内设置水平台地梯壁种百喜草(T3)处理对土壤流失的缓解效果最佳,其土壤流失量仅为2.47 t·hm−2;降雨侵蚀力最大月份,果园内设置水平台地梯壁种百喜草(T9)处理下径流小区的土壤流失量最低,为2.07 t·hm−2  结论  茶、果园内设置水平台地梯壁种植白喜草的措施对极端降雨月份下土壤侵蚀防治效果较佳,是一种适宜的水土保持举措。
解磷真菌JL-7的筛选及其作用于低品位磷矿的肥效研究
李小军, 吉俐, 张景宁, 盛定红, 谢承卫
2022, 37(9): 1237-1244.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22.009.017
摘要:
  目的  针对我国低品位磷矿资源利用率低、耕地土壤有效磷含量低以及传统化肥的大量使用造成的土壤易固化等一系列问题,筛选可解离低品位磷矿的高效菌株,为低品位磷矿的资源利用提供途径。  方法  以砂培法从贵州铜仁烟草种植基地土壤中筛选出一株新型解磷真菌,将其命名为JL-7,经过生理生化试验和分子生物学鉴定该菌为烟曲霉菌(Aspergillus fumigatiaffinis)。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该菌的解磷性能进行优化,在最佳优化条件下制备微生物菌肥并通过烟草盆栽试验进行肥效验证。  结果  从烟草根际土壤中筛选的真菌JL-7在优化条件(接菌量1×105 cfu·mL−1、初始pH 6、解离时间8 d、解离温度26 ℃)下对低品位磷矿的最高解磷量达到967.4 mg·kg−1,真菌解离液中pH可降低至2.9左右。以高效解磷菌株JL-7制备菌肥,通过烟草盆栽种植试验,该菌肥对烟草(云烟87)的茎围、株高、最大叶面积分别提升44.60%、57.29%、62.90%。种植后对土壤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菌肥对土壤中的有效磷、速效钾、碱解氮含量分别提升48.5%、3.7%、9.1%。  结论  菌株JL-7解磷效果优异且性能稳定,具有制备新型微生物肥料的潜力,具备一定的推广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