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核心期刊
  • CSCD来源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CA、CABI、ZR收录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3年  38卷  第1期

2023 年 1 期目录
2023, 38(1): 1-2.
摘要:
动物科学
山羊FN1基因InDel位点鉴定及其与生长性状的关联性分析
吴贤锋, 刘远, 王迎港, 张富, 李文杨
2023, 38(1): 1-6.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23.01.001
摘要:
  目的  转录组候选基因纤维连接蛋白1(Fibronectin 1,FN1)对于骨分化、骨形成和骨细胞迁移起关键作用。对FN1基因预测突变位点进行DNA池检测,并与山羊生长性状进行关联分析,以期为山羊的遗传育种和性状改良提供分子标记。  方法  利用DNA池检测和PCR-RFLP技术,分析福清山羊、努比亚黑山羊和简阳大耳羊中FN1基因的7个预测突变位点的遗传多态性,并与其生长性状进行关联分析。  结果  通过DNA池检测和PCR-RFLP发现,7个预测位点中只有Del66652位点存在多态性,且在3个山羊群体中都只存在II和ID基因型,都不处于哈迪温伯格平衡(P>0.05),多态性信息含量小于0.25。关联分析发现,努比亚黑山羊ID基因型个体的管围显著优于II基因型(P<0.05),ID基因型的胸围指数极显著优于II基因型(P<0.01)。简阳大耳羊ID基因型个体的胸围指数和管围指数显著优于II基因型(P<0.05)。  结论  Del66652位点与努比亚山羊和简阳大耳羊的生长性状显著相关,且ID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Del66652位点可作为影响山羊生长性状的分子标记位点,为提高山羊生长性状的品种改良提供研究基础。
鸭圆环病毒和鹅圆环病毒三引物鉴别检测方法的建立
王梦鸽, 黄瑜, 傅秋玲, 程龙飞, 万春和, 刘荣昌, 陈红梅, 江南松, 梁齐章, 施少华, 林建生, 傅光华
2023, 38(1): 7-11.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23.01.002
摘要:
  目的  建立一种可同时检测并鉴别鸭圆环病毒和鹅圆环病毒的PCR方法。  方法  根据已发布的鸭圆环病毒和鹅圆环病毒基因组分子特征设计3条引物,应用3条引物建立了一种在一个反应管中可检测并鉴别鸭圆环病毒和鹅圆环病毒的三引物PCR方法。  结果  该方法可特异性扩增鸭圆环病毒和鹅圆环病毒,并根据扩增片段大小鉴别病毒种类,检测最低限分别为110 、80 pg·μL−1。应用该方法对临床疑似病例样品进行检测,其结果与用2种病毒对应的单病毒PCR检测方法一致。  结论  建立的三引物PCR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丰富了水禽圆环病毒病的临床病例的诊断及流行病学监测的技术手段。
园艺科学
基于SRAP和SCoT标记分析不同甜樱桃品种遗传多样性
李沛华, 王进, 梁东, 吕秀兰, 周桂虹, 李元美
2023, 38(1): 12-22.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23.01.003
摘要:
  目的  探究40个甜樱桃( Prunus avium L.)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及SRAP和SCoT标记在甜樱桃上的应用。  方法  利用SRAP和SCoT分子标记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  结果  筛选出6对条带清晰、多态性好的SRAP引物和7条SCoT引物,在40个甜樱桃品种中分别扩增出多态性条带67和69条,多态性百分率分别为90.54%和93.24%。SRAP标记和SCoT标记的UPGMA聚类分析表明,40个甜樱桃品种的遗传相似系数分别在0.67~0.95和0.72~0.93,说明甜樱桃的遗传背景相对较窄。SRAP标记在相似系数0.79左右可以将40份甜樱桃分为6组,SCoT标记在相似系数在0.77左右可以将40份甜樱桃分为6组。两种分子标记中,来自不同地区的甜樱桃品种没有明显聚类,说明各个地区甜樱桃品种基因交流频繁,另外大部分黄色系甜樱桃品种聚为一类。  结论  2种分子标记均可应用于分析甜樱桃遗传多样性且能够区分不同果皮颜色甜樱桃,可以作为后期种质资源利用和新品种选育的技术手段。
荔枝杂交F1代群体部分枝叶性状的遗传变异分析
蔡汝鹏, 张蕾, 李芳, 姜成东, 李焕苓, 王家保
2023, 38(1): 23-30.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23.01.004
摘要:
  目的  探究荔枝枝叶性状在杂交群体中的分离规律和遗传变异特征,为荔枝杂交育种的亲本选配提供参考。  方法  对三月红(♀)×紫娘喜(♂)杂交的258株F1代的复叶主轴长、叶柄长、叶面积、叶长、叶宽、叶形指数、鲜重、干重、比叶重、枝皮率等10个枝叶性状指标进行鉴定,分析各性状变幅、分布频率、变异系数及广义遗传力等。  结果  10个表型数量性状变异系数的平均值为12.37%。叶面积的变异系数最大,为15.67%,其次是复叶主轴长(13.93%),最小为叶长(9.23%)。各指标测量值均呈正态分布。复叶主轴长、叶长、叶宽、鲜重、干重、叶面积、比叶重等F1代平均值均高于亲中值,而叶柄长、叶形指数、枝皮率F1代平均值均低于亲中值,说明基因重组可形成一定程度的非加性效应,导致超亲个体的出现。广义遗传力最高为叶柄长(0.87),其次是叶形指数(0.75),各指标广义遗传力平均值为0.45;叶宽性状在F1代超高亲率最高,为99.22%;超低亲率最高为叶柄长,占比86.82%。  结论  荔枝枝叶性状在杂交群体中显示出较为广泛的变异,部分性状易受环境影响。
20个丝瓜品种的花粉形态特征研究
陈朝文, 朱海生, 凌永胜, 郑雅超, 方桂花, 李扬, 王智卿, 林金秀, 郑凯玲
2023, 38(1): 31-38.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23.01.005
摘要:
  目的  观察丝瓜品种间花粉粒形态特征,研究其品种间的差异性及各品种间的亲缘关系,为丝瓜品种的分类鉴定提供孢粉学依据。  方法  利用扫描电镜对20个丝瓜栽培品种的花粉进行观察,对所考察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类平均法(UPGMA)聚类分析。  结果  参试品种的花粉粒形态相似,均为长球形,赤道面观为长椭圆形,极面观为三裂圆形,具3条萌发沟,裂至接近两极,未相接,均属于N3P4C5型花粉;品种间的花粉极轴长107.03~112.74 µm、赤道轴长57.17~61.04 µm、花粉大小6164.15~6814.02 µm2、花粉外壁均为网状纹饰,网孔密度为0.129~0.220 n·µm−2,均存在显著差异;经主成分分析可知,影响花粉分类的主要性状指标有极轴长、赤道长、花粉大小、花粉形状和外壁纹饰;对考察的8个花粉性状的聚类分析,在欧氏距离23的水平上,将20个品种聚类为三大类群。  结论  花粉粒极轴长、赤道轴长、形状、大小和网孔密度等性状差异可用作丝瓜品种间亲缘关系及分类鉴定的孢粉学依据。
云南松苗木萌蘖能力对氮、磷配施的响应规律
王雪, 汪梦婷, 杨振欣, 罗茜, 陈林, 唐军荣, 陈诗, 蔡年辉, 许玉兰, 王德新
2023, 38(1): 39-46.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23.01.006
摘要:
  目的  以1年生平茬后的云南松苗木为材料,研究不同氮、磷配施对云南松苗木的萌蘖能力的影响,并筛选最佳的氮磷配施用量。  方法  以1年生云南松苗木为研究对象,采用2因素3水平3×3回归设计,研究云南松苗木平茬后土壤氮、磷配施对云南松苗木萌蘖能力的影响。  结果  云南松苗木平茬后的萌蘖数量符合Logistic增长过程并不受氮、磷肥配施的影响;施用氮、磷肥可促进云南松苗木的萌蘖能力,可影响苗木第二次萌蘖的时间和高峰,且苗木萌蘖数量配施效果较单施好;云南松苗木萌蘖数量对氮、磷配施的响应规律符合二元二次回归方程,在施氮肥0.29 g·株−1、磷肥1.02 g·株−1时,苗木的萌蘖数量达到最大;施用氮、磷肥可促进云南松苗木潜在萌条和有效萌条生长,潜在萌条单施且单施磷肥效果比配施效果好,有效萌条在0.4 、0.8 g·株−1的氮磷配合施用时效果更佳。  结论  氮磷配施比单施更利于萌蘖数量的增加,高磷处理有利于潜在萌条的生长,中等浓度的氮磷配合施用更有利于有效萌条的生长。
植物保护
高知芽孢杆菌Cytobacillus kochii H产蛋白酶条件优化及抑菌效应
王学文, 于存, 潘洪祥
2023, 38(1): 47-57.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23.01.007
摘要:
  目的  对筛选到具有抑菌效果且产蛋白酶的菌株H进行分类地位的确定,同时对其产蛋白酶的条件进行优化,以期为其在植物病害防治上的应用奠定基础。  方法  通过生理生化、电子显微镜扫描及16sRNA测序相结合的方法明确菌株H的分类地位;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菌株H产蛋白酶条件进行优化,并检测其优化前后对病原真菌的抑菌效果。  结果  菌株H鉴定为高知芽孢杆菌(Cytobacillus kochii);菌株H产蛋白酶的优化条件为:pH8.0、葡萄糖20.0 g·L−1、蛋白胨8.0 g·L−1、MgSO4 1.0 g·L−1、CaSO4·2H2O 0.1 g·L−1,在装有50 mL发酵培养基的250 mL三角瓶中接种2.5 mL108 CFU·mL−1的种子液,培养24 h后蛋白酶活力达到402.2 U·mL−1,较初始培养条件下的蛋白酶活力提高13.92倍;优化后菌株H对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和辣椒疫霉病菌(Phytophthora capsici)的抑菌率分别为67.32%和44.87%,较优化前抑菌率提升值分别为9.15%和12.82%。  结论  明确菌株H为高知芽孢杆菌(C. kochii),优化了高知芽孢杆菌产蛋白酶条件及抑菌效果。
啟良重楼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抑菌活性
孙慧茹, 李宇, 方昕悦, 赵苓云, 李伟, 罗凯, 何美军
2023, 38(1): 58-67.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23.01.008
摘要:
  目的  从药用植物啟良重楼中分离鉴定内生真菌,研究其对常见病原细菌的抑菌活性,并分析其次级代谢产物,为利用传统药用植物内生菌开发新型抗生素药物提供新的思路。  方法  采用平板分离法分离纯化啟良重楼内生真菌,提取其基因组DNA,PCR扩增ITS序列并测序,鉴定内生真菌的种类;采用滤纸片法研究其次级代谢产物对12种供试菌的抑菌活性;采用GC-MS技术分析次级代谢产物的种类。  结果  从啟良重楼中分离了2株内生真菌,分别鉴定为Setophoma caverna CLZ1和Psilocybe sp.CLZ2;S. caverna CLZ1对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 ATCC 13883)、藤黄微球菌(Micrococcus luteus ATCC 4698)、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 ATCC 10792)、多耐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ATCC 9027)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ATCC 43300,MRSA)等5种供试菌有中度敏感抑制作用,其最小抑菌浓度(MIC)为0.78~3.13 mg·mL−1Psilocybe sp.CLZ2对MRSA有中度敏感抑制作用,其MIC值为3.13 mg·mL−1。运用GC-MS从S. caverna CLZ1提取物中鉴定出36个化合物,包括吡啶(0.91%)、烟酰胺(0.61%)、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42%)、油酸甲酯(2.28%)和硬脂酸甲酯(0.83%)等5个抑菌活性化合物;从Psilocybe sp. CLZ2提取物中鉴定出44个化合物,包括吡啶(0.106%)和苯乙醇(0.073%)等2个抑菌活性化合物。  结论  从啟良重楼根茎中分离出内生真菌S. caverna CLZ1和Psilocybe sp.CLZ2,发现S. caverna CLZ1的次级代谢产物具有广抑菌谱,并从中鉴定出5个可能具有抑菌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
不同病毒侵染种根对太子参生长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王丁, 郑伯琴, 张余, 曾令锋, 王振华, 叶祖云
2023, 38(1): 68-74.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23.01.009
摘要:
  目的  探明不同病毒对太子参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方法  以柘参2号为试验材料,采用RT-PCR分子鉴定方法筛选出只携带一种常见病毒、携带两种常见病毒和不带病毒的太子参个体,经扩繁后,在田间使用随机区组的方法种植,探讨不同种类病毒对太子参的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结果  与未带病毒的植株相比,同时感染芜菁花叶病毒和蚕豆萎蔫病毒的植株总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地上部株高分别降低了24%、33%和26%,单位面积的块根产量、浸出物含量和多糖含量分别降低了77.5%、76.2%和87.3%;而仅感染蚕豆萎蔫病毒的植株与未带病毒的植株相比,总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地上部株高、块根产量、浸出物含量和多糖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  芜菁花叶病毒显著抑制太子参的生长,降低了太子参产量和品质,而蚕豆萎蔫病毒的影响不显著,在太子参脱病毒培养和脱毒苗的生产应用中应优先去除芜菁花叶病毒。
资源与环境科学
米根霉菌纤维素酶活性及其对农田废弃物的降解效果
王伟英, 柯叶鑫, 李鸿浩, 肖顺, 王宗华
2023, 38(1): 75-80.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23.01.010
摘要:
  目的  对米根霉菌的纤维素降解酶活性及其对农田废弃物降解效果进行探究和测定,以期促进农业废弃资源的合理利用,减少农业废弃物对生态环境的污染。  方法  把从霉烂的玉米棒芯中分离纯化到的米根霉菌C1,通过液态试验。测定发酵过程中羧甲基纤维素酶(CMCase)、滤纸酶(FPase)和微晶纤维素酶(Avicelase)的活性;将菌液接入到菜叶中,测定该菌株的降解力和酶活变化,分析其降解效果。  结果  在发酵液中,米根霉菌的CMCase酶活>Avicelase酶活>FPase酶活,其中CMCase活性达到35.33 U·mL−1,具有较强的活性。在固体发酵中,米根霉菌对农田废弃菜叶有很强的降解效果,在第6天时生成大量腐烂液,降解率为47%,而未接菌对照基本无降解,二者有明显差异。  结论  本试验所用的米根霉C1菌株属于纤维降解菌,具有较高的纤维素酶活性,对农田废弃菜叶具有明显的降解效果,可明显缩短降解时间,研究结果可为农田废弃物的降解和利用提供理论基础和指导思路。
不同钝化剂对黄棕壤旱地严格管控类土壤镉的钝化效果
袁昌权, 周政, 龚思同, 付天岭, 何腾兵
2023, 38(1): 81-89.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23.01.011
摘要:
  目的  研究施用不同钝化剂对黄棕壤旱地严格管控类土Cd的钝化效果,为以土壤类型划分的Cd污染土壤钝化修复提供理论参考。  方法  采用室内培养试验法,以贵州典型Cd超标黄棕壤为研究对象,将牛粪(NF)、玉米生物炭(SWT)、石灰(SH)、磷灰石(LHS)、膨润土(PRT)、方解石(FJS)、海泡石(HPS)、巨大芽孢杆菌(JDYB)和胶质芽孢杆菌(JZYB)作为钝化剂,通过室内培养70 d后,分析其土壤理化性质(pH、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Cd全量和有效态Cd含量的变化特征。  结果  (1)施用不同钝化剂均提高土壤pH 0.03~0.88,其中SH处理的土壤pH增幅最大,达14.94%。除SH、PRT、FJS和HPS会降低土壤有机质含量外,其他钝化剂均能有效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其中NF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幅度最大(31%)。相对其他钝化剂,NF对土壤速效养分(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增加效果最好,分别增幅25.16%、31.89%和65.11%。(2)施用FJS会提高土壤Cd含量,而其他钝化剂均能降低土壤Cd含量0.1~0.26 mg·kg−1,其中LHS和HPS对土壤Cd含量的降低效果最好。(3)与对照相比,SH降低土壤有效态Cd含量的幅度最大(30.56%),而不同钝化剂对土壤Cd的钝化效果分别表现为SH(36%)>LHS(35%)>SWT(28%)>NF(26%)>FJS(23%)>PRT(22%)>JDYB(20%)>HPS(18%)>JZYB(14%)。  结论  NF对黄棕壤中的养分指标提升效果最好,而SH对黄棕壤Cd的钝化效果最为理想。
施肥对沿海沙地鼓节竹叶片建成成本及适应性的影响
吴君, 何天友, 陈凌艳, 江登辉, 施成坤, 荣俊冬, 郑郁善, 陈礼光
2023, 38(1): 90-98.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23.01.012
摘要:
  目的  探究生物炭与氮肥配施条件下沿海沙地鼓节竹的生长发育潜能和适应能力,为沿海沙地防护树种的栽培提供参考。  方法  以福建省漳州市赤山林场试验地选取的4年生鼓节竹为研究对象,采用生物炭种类(A)、生物炭量(B)和氮肥量(C)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进行施肥管理,测定叶片热值和生物量建成成本,分析鼓节竹在不同施肥条件下相同时期的能量利用策略和适应能力的差异。  结果  生物炭和氮肥配施能提高鼓节竹叶片碳、氮含量,提高鼓节竹叶片去灰分热值(AFCV)、叶片生物量建成成本(CCarea)及产量。相较于对照组(CK),处理5(小麦秸秆生物炭、400 g·丛−1生物炭量、900 g·丛−1施氮肥量)的碳含量提高了28.83%,出笋量提高了106.38%,叶片单位面积建成成本(CCarea)提高了50.07%,灰分含量(AC)降低了67.63%,去灰分热值(AFCV)处理5最佳。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鼓节竹叶片生物量建成成本与去灰分热值(AFCV)、碳含量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氮含量、灰分含量(AC)显著负相关(P<0.05)。极差结果表明,氮肥用量是影响鼓节竹叶片建成成本的首要因素。  结论  隶属函数结果显示,处理5的作用效果最佳,即400 g·丛−1的小麦生物炭配施900 g·丛−1的氮肥,不仅显著影响鼓节竹的叶片生长及适应性,也对鼓节竹产量产生影响,可以应用于沿海沙地鼓节竹栽培。
生石灰对蜜柚果园强酸性土壤化学性质和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陈红梅, 钱笑杰, 赵琳, 陈晓玲, 李清华, 黄双勇, 王飞, 易志刚
2023, 38(1): 99-108.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23.01.013
摘要:
  目的  研究生石灰对蜜柚果园强酸性土壤化学性质和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为蜜柚果园强酸性土壤的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通过培育试验,设置不同生石灰用量处理,分别为0 g·kg−1(对照,T1)、1.2 g·kg−1(T2)、2.4 g·kg−1(T3),采用化学分析和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不同生石灰施用量处理90 d后蜜柚果园土壤酸度、碳氮含量、细菌群落多样性和组成的变化,利用相关性分析研究细菌群落结构与土壤化学性质的相关性。  结果  与未添加生石灰的对照处理相比,蜜柚果园强酸性土壤施用生石灰后,土壤pH值增加0.91~1.70,交换性铝降低60.00%~99.17%,总碳、总氮分别增加10.27%~39.29%、12.84%~34.86%,铵态氮降低27.74%~33.84%,硝态氮增加3.45%~42.70%。随生石灰施用量的增加,土壤细菌Chao1指数、ACE指数和Shannon指数呈显著增加趋势,增幅分别为47.68%~74.15%、46.40%~73.70%、9.53%~14.95%。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是3个处理的优势菌门(相对丰度>20%),嗜酸栖热菌属(Acidothermus)是优势菌属,且pH越低,相对丰度越高。蜜柚果园强酸性土壤施用生石灰增加绿弯菌门(Chloroflexi)、拟杆菌门(Bacteroidot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的相对丰度,提高芽单胞菌属(Gemmatimonas)和小单胞菌属(Micromonospora)的相对丰度。冗余分析(RDA)结果显示,化学性质总共解释69.32%的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变化,其中pH影响最大。  结论  蜜柚果园强酸性土壤施用生石灰能显著提升土壤pH,降低交换性铝,维持土壤总碳、总氮含量,增加土壤硝态氮含量,提高细菌群落结构的多样性和丰富度。建议蜜柚果园强酸性土壤生石灰用量为2.4 g·kg−1
烟秆与竹炭基肥对植烟土壤碳氮组分及微生物的影响
吴凤英, 童晨晓, 张伟婷, 刘东明, 何峥旋, 毛艳玲
2023, 38(1): 109-115.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23.01.014
摘要:
  目的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烟秆和竹炭基肥施用对植烟土壤碳氮组分及微生物的影响,为提升植烟土壤质量提供依据。  方法  设置不施肥、烟草专用肥、烟秆炭基肥及竹炭基肥4个处理,研究烟秆与竹炭基肥施用后植烟土壤pH、碳、氮组分变化规律及其对酶活性、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结果  与烟草专用肥处理相比,施用烟秆炭基肥和竹炭基肥,土壤pH均提高0.5个单位以上,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分别提高21.4%和30.7%,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分别提高32.4%和17.9%,可溶性有机氮含量分别提高50.7%和37.7%,颗粒有机氮含量分别提高28.0%和12.7%,土壤蔗糖酶活性分别提高9.4%和3.6%,微生物量碳含量均提高30%以上。烟秆炭基肥处理土壤细菌群落Chao1指数与烟草专用肥处理和竹炭基肥处理相比分别显著提高5.4%和3.2%,而三者间的土壤细菌群落Observed species和Shannon指数无显著差异。烟秆和竹炭基肥处理均影响土壤细菌群落组成结构,变形菌门与不施肥处理相比分别下降5.0%和3.4%。与烟草专用肥处理相比,竹炭基肥处理厚壁菌门丰度提高18.3%,烟秆炭基肥处理玫瑰弯菌属丰度提升64.8%。  结论  烟秆炭基肥及竹炭基肥均可提高土壤碳、氮组分含量,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丰度,进而优化土壤细菌群落结构。与竹炭基肥相比,烟秆炭基肥对改善土壤环境的效果更为明显。
基于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研究铜藻液体肥对3种蔬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周明炀, 付洋, 成立文, 曾美端, 曾庆淞, 郑毅
2023, 38(1): 116-126.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23.01.015
摘要:
  目的  铜藻为沿海常见的低质海藻,为实现铜藻高质利用,以新鲜铜藻为原料制备铜藻液体肥,研究其对上海青、黄瓜和番茄等3种蔬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并基于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探究铜藻液体肥增肥的生物学效应。  方法  采用酶法和发酵法2种工艺制备铜藻液体肥,并各设置5组稀释倍数(200倍、400倍、600倍、800倍和1000倍)进行种子萌发试验和幼苗盆栽试验。  结果  (1)种子萌发试验中,发酵法制备铜藻液体肥的200倍液、600倍液在上海青种子萌发上效果最佳,发芽指数较空白组显著提高11.8%,较两组阳性对照分别提高1.9%和1.3%;发酵制备的200倍液对黄瓜种子萌发影响最好,发芽指数较空白和两组阳性对照均显著提高,增幅分别达33.0%、21.0%和6.7%;发酵制备的1000倍液在番茄种子萌发上成效最佳,发芽指数较空白和两组阳性对照分别显著提升13.6%、14.4%和19.3%。(2)幼苗盆栽试验中,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各生长指标间普遍存在极显著正相关性,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结果显示铜藻液体肥对3种蔬菜的影响作用各有差异,构建实验样品的PLS-DA模型分析不同制备方法的铜藻液体肥肥效并与阳性对照对比,结果表明发酵制备的400倍液对上海青幼苗促生效果最佳,各指标均显著高于阳性对照海藻肥,其中根鲜重提高最显著,增幅为144%;酶法制备的800倍液对黄瓜幼苗生长效果最好,各指标均显著高于阳性对照海藻肥,其中根长提高最显著,增幅为28%;发酵制备的600倍液对番茄幼苗作用效果最好,各指标均显著高于阳性对照海藻肥,其中株干重提高最显著,增幅为31%。  结论  铜藻液体肥具备很好的增肥生物学效应,发酵法制备的铜藻液体肥肥效普遍优于酶法制备,施用前者能提高种子萌发率,促进幼苗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生长,以上结果为海藻液体肥的生产与应用提供科学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