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核心期刊
  • CSCD来源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CA、CABI、ZR收录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2年  27卷  第7期

动物科学
大黄鱼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DNA分析
林能锋, 苏永全, 丁少雄, 王军
2012, 27(7): 661-666.
摘要:
通过建立大黄鱼部分基因组文库,应用PCR法筛选到55个含微卫星DNA位点的阳性克隆,选择其中8个序列设计微卫星引物,在这8个微卫星位点中得到91个等位基因片段,各位点等位基因数6~22个,平均观测杂合度Ho为0.4047,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7756,多态信息含量(PIC)平均值为0.7545,结果显示,所选择的8个微卫星位点均表现出较高的多态性。利用这些微卫星引物对大黄鱼不同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大黄鱼种群中仍存在较高的遗传变异,但微卫星等位基因频率大多偏离了Hardy-Weinberg平衡,且不同群体间存在较高的基因流(Nm=2.6998),表明大黄鱼种群存在较严重的近亲繁殖且各群体间有着较频繁的基因交流。对不同地理群体的聚类分析结果支持了中国沿海大黄鱼种群大致划分为3个不同地理种群的论证。
不同日龄黑番鸭屠宰性能与肉质特性的研究
辛清武, 朱志明, 郑嫩珠, 缪中纬, 陈晖, 饶秋华, 池春梅
2012, 27(7): 667-672.
摘要:
以黑番鸭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定公、母鸭在70日龄与120日龄的屠宰性能、常规肉品质及胸肌营养成分,初步明确黑番鸭屠体的经济价值。结果显示:①屠宰性能:120日龄公鸭的活重、屠体重、屠体率、全净膛重、半净膛重、腿肌重高于70日龄,差异显著(PP>0.05)。表明屠宰性能公鸭以120日龄为佳,母鸭以70日龄为佳;②肉质性状:70日龄公、母黑番鸭在胸、腿肌的pH、滴水损失均差异不显著(P>0.05);③胸肌常规营养成分:70日龄、120日龄公母黑番鸭,胸肌中水分、干物质、粗蛋白、粗纤维、粗脂肪的含量均差异不显著(P>0.05);④胸肌氨基酸含量:70日龄母黑番鸭胸肌中苏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组氨酸、精氨酸和必需氨基酸的含量显著高于公鸭(PP<0.05)。表明氨基酸的含量公鸭120日龄较高,母鸭70日龄较高。
作物科学
利用形态学性状及SSR分子标记鉴定水稻优良恢复系闽恢3301的亲代来源
吴明基, 向海涛, 刘华清, 陈建民, 王锋
2012, 27(7): 673-678.
摘要:
闽恢3301是一个优良籼型恢复系,系谱记载闽恢3301选自明恢86与绵恢436的杂交后代,但一些数据不支持这一亲缘关系。在田间观察显示,闽恢3301一些性状与R527较为类似,而与明恢86相似的特征较少。为了解闽恢3301的遗传来源,比较分析闽恢3301、R527、绵恢436和明恢86的30个形态性状以及712对SSR分子标记特征。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结果表明,闽恢3301的形态性状与R527或绵恢436较为相似,与明恢86多数形态性状上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基于形态性状的聚类分析表明,在欧氏遗传距离为8.99处,闽恢3301、R527、绵恢436被分为一类群,明恢86单独为一类。712对SSR分子标记分析结果表明,闽恢3301与R527、绵恢436、明恢86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140、0.145和0.337。4份恢复系间基于分子标记遗传相似性的聚类分析结果与基于形态学的聚类结果一致。闽恢3301的标记带完全来源于绵恢436和/或R527。综上所述,闽恢3301并不是系谱记载的明恢86与绵恢436的杂交后代,而是来源于绵恢436与R527的杂交后代。
马铃薯氮素吸收积累特性与施用技术研究
林永忠, 李小萍, 姜照伟, 翁定河
2012, 27(7): 679-684.
摘要:
为探索马铃薯氮素吸收积累特性与施用技术,在闽东南冬种马铃薯区设置不同施氮水平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马铃薯全株及块茎的N素积累呈Logistic曲线动态,茎叶干物质积累和叶面积发展动态呈单峰曲线,马铃薯产量、块茎干物质和淀粉积累量均与施N量呈抛物线型相关。在供试条件下,马铃薯目标产量38t·hm-2,平均每生产1000kg鲜薯的吸N量为3.31kg,需施N5.91kg,达到最佳经济效益的经济施N量为239.5kg·hm-2。
播期和密度对超级稻天优3301产量形成的影响
林琼
2012, 27(7): 685-690.
摘要:
以超级杂交稻天优3301为材料,在大田中采用双因素裂区设计,研究播期和移栽密度对天优3301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对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及产量均有显著影响,移栽密度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也显著。移栽密度主要影响穗数,随着移栽密度的增加,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显著增多,穗粒数下降,而结实率和千粒重相对稳定。在建阳及闽西北地区,超级杂交稻天优3301的适宜播期为5月20~30日,适宜栽插密度为25.0万丛·hm-2,在此条件下可形成足够穗数和穗粒数,从而获得较高的产量。
不同播种期对宜优673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
李清华, 游晴如, 杨东, 郑苹立, 董练飞, 黄俊明, 董瑞霞, 黄庭旭
2012, 27(7): 691-694.
摘要:
以宜优673为材料,通过分期播种试验,研究不同播种期对产量和稻米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宜优673的产量随播期推迟呈先增后减的趋势,5月20日播种产量最高,6月20日播种产量最低;随播种期推迟,灌浆结实期日均温的降低,宜优673的整精米率、透明度和直链淀粉含量提高,而垩白度、垩白粒率降低,理化指标得分逐步上升,稻米品质逐步提升。因此,在保证安全抽穗的前提下,适当推迟播种期有利于提高宜优673的稻米品质。
福建浦城薏苡不同器官脂肪酸组分及其含量测定
苏海兰, 黄颖桢, 陈菁瑛
2012, 27(7): 695-699.
摘要:
应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福建薏苡不同器官脂肪酸的组分及其含量,研究结果表明,薏苡不同器官均含有亚油酸、亚麻酸、棕榈酸、硬脂酸、油酸等10种脂肪酸,但薏苡不同器官脂肪酸的组成差异较大,分析了薏苡各器官中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所占比例及营养价值。
花生种子大小对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郭陞垚, 陈剑洪, 王金线, 肖宇, 陈永水
2012, 27(7): 700-706.
摘要:
在恒温箱和田间条件下,研究2个花生品种不同种子大小对发芽、产量以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大粒种子具有较高的活力指数和出苗率,但其发芽率和发芽指数略低于小粒种子和中粒种子。荚果产量以大粒种子最高,其次为中粒种子,最低的为小粒种子。大粒种子较高的荚果产量是与其花量较多,前期有效花率高,根系活力较强以及较多的干物质积累等特性密切相关,这些特性为大粒种子较多的荚果数和高的生产力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花生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主要受品种遗传特性和环境条件的作用而表现一定的差异,种子大小对两者影响较小。
园艺科学
香水文心兰花色相关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樊荣辉, 黄敏玲, 钟淮钦, 吴建设
2012, 27(7): 707-710.
摘要:
依据已发布的氨基酸保守序列设计引物,从香水文心兰Oncidium SharryBaby.红色花萼中克隆得到花色相关基因CHS、ANS、DFR3个结构基因的保守序列,所获保守序列长度分别为611、288、554bp。序列分析表明:这3个结构基因与其他植物来源的花色相关基因均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分别为77%~89%、72%~99%和57%~96%。半定量RT-PCR分析表明:3个基因在蕾期或始花期表达量最高,盛花期表达量降低;在红色花萼中有表达,在叶片和黄色唇瓣中均没有表达。
福建野生葡萄松散型愈伤组织的诱导及其继代保持
范丽华, 赖呈纯, 谢鸿根, 余亚白
2012, 27(7): 711-716.
摘要:
以福建野生葡萄(VitisamurensisRupr.)带节茎段为外植体,建立无菌株系,并以此无菌株系小苗的茎段或叶片为外植体,进行愈伤组织诱导、继代增殖和长期保持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光照条件下,愈伤组织诱导以MS+BA2.0mg·L-1+NAA0.2mg·L-1+蔗糖30g·L-1培养基最佳,诱导率可达100%;愈伤组织的继代增殖以MS+2,4-D1.0mg·L-1+蔗糖30g·L-1培养基最佳,可以获得生长状态良好的松散型愈伤组织;采用MS+2,4-D1.0mg·L-1+蔗糖30g·L-1培养基继代培养几代后转到MS+2,4-D1.0mg·L-1+KT0.5mg·L-1+AgNO35.0mg·L-1+蔗糖30g·L-1培养基上培养1代,如此交替进行,同时在光照条件下,可长期继代保持野生葡萄愈伤组织,并可保持其旺盛的生长能力。
六杯香等5个绿茶品种区域试验
游小妹, 陈志辉, 钟秋生, 林郑和, 陈常颂
2012, 27(7): 717-722.
摘要:
以福鼎大白茶作为对照种,对六杯香、武义早、浙农117、浙农139、茂绿等5个绿茶新品种的春梢生育期、芽梢性状、鲜叶产量、制茶品质、抗寒性和抗旱性、光合特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六杯香春梢生育期比对照早2~6d,抗旱性比对照强,品质总分比对照高0.87分;武义早春梢生育期比对照早4d,发芽密度比对照密,抗旱性比对照强,产量比对照高7.4%,品质与对照相当;浙农117发芽密度比对照密,抗寒性比对照强,产量比对照高44.2%,品质总分比对照高1.27分;浙农139春梢生育期比对照早4~6d,抗旱性比对照强,产量与对照相当,品质总分比对照高0.43分;茂绿发芽密度比对照密,抗旱性、抗寒性比对照强,产量、品质与对照相当。经综合鉴定与评价,5个品种各方面表现均较好,较适宜在福建省福安及相似绿茶茶区引种。
不同蜜柚果肉颜色类胡萝卜素成分及含量比较
卢新坤, 林旗华, 陆修闽, 张胜民, 李春生, 叶新福
2012, 27(7): 723-727.
摘要:
采用HPLC技术对果肉色泽不同的黄金蜜柚、红肉蜜柚、琯溪蜜柚的类胡萝卜素的组成及含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黄金蜜柚汁胞呈色成分主要为β-胡萝卜素、八氢番茄红素、α-胡萝卜素、β-隐黄质和番茄红素,含量分别为218.83、22.95、4.17、2.96、2.86μg·g-1,类胡萝卜素总量达到251.77μg·g-1·dw-1,分别是红肉蜜柚和琯溪蜜柚的2.6倍和287.7倍。
钙处理对黄花梨主要贮藏品质指标的影响
陈婷, 黄新忠, 刘鑫铭, 雷龑, 陈小明, 蔡盛华, 陈义挺
2012, 27(7): 728-733.
摘要:
以黄花梨为试材,通过采前叶面喷施高活性钙镁肥、有机螯合钙以及叶面喷施结合根际灌施高活性钙镁肥、有机螯合钙等措施,探讨钙处理对黄花梨贮藏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花梨在16℃贮藏条件下,与对照相比,各施钙处理均极显著降低果实失水率、腐烂率,极显著增加果实硬度、总糖、总酸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除叶施高活性钙镁肥处理外,各施钙处理的Vc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综合比较各钙处理的施用效果,采前叶施高活性钙镁肥处理的果实失水率及果实硬度极显著优于其他处理;叶施结合根施有机螯合钙处理的果实腐烂率极显著低于其他处理。
生物技术
一种采用阴离子交换柱快速纯化Taq DNA 聚合酶的方法
余彦, 李程勋, 陈树清, 叶长亮, 黄力坤, 许铁城, 林文雄
2012, 27(7): 734-738.
摘要:
通过37℃恒温振荡培养含有TaqDNA聚合酶基因的E.coli菌株,并用IPTG诱导该基因表达获得TaqDNA聚合酶蛋白,利用40%硫酸铵沉淀该蛋白后溶解于storage buffer中。此法获得的TaqDNA聚合酶带负电荷,因此采用阴离子交换柱纯化蛋白。试验结果表明,此法与传统的透析方法相比能快速地去除生物小分子杂质,同时去除透析方法无法除去的杂蛋白;既能保证TaqDNA聚合酶的生物学活性,同时能缩短纯化时间、提高TaqDNA聚合酶的纯度。以土壤微生物DNA、水稻c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并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结果显示纯化后的TaqDNA聚合酶具有较高的扩增效率和保真性。
食品科学
中草药制剂对果蔗保鲜过程维生素C和过氧化物酶变化的影响
李瑞美, 李海明, 潘世明, 张树河
2012, 27(7): 739-742.
摘要:
以黑皮果蔗"拔地拉"为试验材料,研究鱼腥草、丁香、高良姜、藿香、白藓皮等中草药制剂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常温下,包装处理的失水率低于未包装的,贮藏8d时,包装平均失水(0.53±0.187)%,而未包装的为(10.50±0.397)%;处理8d处理B、处理E切面仍正常。冷藏(0~4℃)处理40d时,处理A、处理B、处理C、处理D切面正常,而处理CK、处理E发生劣变。冷藏48d后,处理B、处理D的维生素C含量分别为(437.9±35.79)、(432.8±30.89)μg·mL-1,降幅低于其他处理。冷藏的鲜切果蔗POD活性在贮藏前期会缓慢上升,24d后各处理过氧化物酶活性急剧增加,至40d,处理B、处理D过氧化物酶活性分别为(1.314±0.056)、(1.600±0.047)U·min-1·g-1,而处理CK高达(2.305±0.041)U·min-1·g-1。说明中草药制剂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的抑制POD活性,延缓果蔗发生褐变、腐坏,从而达到延长保鲜期的目的。
竹荪抗氧化物质超声波循环提取工艺
王宏雨, 毛方华, 陈体强, 张迪
2012, 27(7): 743-746.
摘要:
采用新兴的超声波循环萃取技术提取竹荪中抗氧化物质,以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抗氧化活性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提取温度、超声功率、间歇比、投料量、提取时间和乙醇浓度等6个因素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竹荪中抗氧化物质超声波循环提取的最佳条件为:提取温度40℃,超声功率600W,间歇比3:1,投料量8%,提取时间15min,乙醇浓度80%。
发酵鱼粉中寡肽的测定
罗钦, 罗土炎, 宋永康, 饶秋华, 涂杰峰
2012, 27(7): 747-749.
摘要:
采用16%单宁酸作为2000Da以上的高分子蛋白的沉淀剂,利用自动定氮仪和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分别检测滤液中蛋白质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并计算出寡肽的含量。结果显示,测得1500Da的低分子量蛋白的回收率为90%~95%,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6%。
植物保护
球孢白僵菌不同分离株生物学特性及对茶丽纹象甲成虫的杀虫活性研究
王定锋, 曾明森, 王庆森, 刘丰静, 吴光远
2012, 27(7): 750-754.
摘要:
测定了从球孢白僵菌侵染的茶丽纹象甲虫尸上分离的8个分离株的生长速率、产孢量和孢子萌发率等生物学性状,以及对茶丽纹象甲成虫的杀虫活性,旨在筛选出感染该虫的高致病力菌株。结果表明:在萨氏培养基(SDAY)上,8个分离株从菌落形态上可分为菌丝型和孢子型两类。其中,菌丝型菌株XJBb3001和XJBb3007生长速率最快,但菌丝徒长,未见明显产孢现象;菌株XJBb3005产孢量最大,为2.47×107个·mL-1,且都与其他菌株产孢量存在极显著差异;各菌株在孢子萌发率上不存在显著差异。采用浸虫法用1.0×107个·mL-1的孢子溶液处理茶丽纹象甲成虫后,菌株XJBb3005表现出最强的杀虫活性,第7d校正死亡率为100%,LT50仅为3.46d,LT90为5.45d,僵虫率达93.75%。
角轮刺猎蝽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刘芸, 阮传清, 刘波, 朱育菁
2012, 27(7): 755-758.
摘要:
角轮刺猎蝽Scipinia subula Hsiao et Ren为茶园捕食性天敌,在室内研究了温度、猎物对它发育历期的影响,并观察该猎蝽的产卵动态。结果表明,以茶蚜Toxoptera aurantii Boyer为猎物时,角轮刺猎蝽在4个温度梯度(20、25、30、35℃)下的发育历期随温度升高而变短,卵期为6.5~34.1d,整个若虫发育历期为26.9~72.0d。卵孵化率在各温度下无明显差异,整个若虫期在25和30℃下的死亡率明显低于20和35℃。取食茶蚜与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对该蝽发育历期无显著影响。在30℃下以小菜蛾为猎物时,该蝽平均产卵214.1粒·雌-1,产卵前期平均为8.0d,产卵期平均为46.1d。
土壤肥料
不同氮肥运筹方式对水稻氮素利用率及产量的影响
陈军, 叶荣榕, 李程勋, 朱海林, 赵宏, 李忠, 张志兴, 林文雄
2012, 27(7): 759-763.
摘要:
以水稻"甬优6号"为试验材料,在总施氮量不变的情况下,通过设置4种生育前后期不同的氮肥施用比例,考查了不同氮肥运筹比例对水稻生长、产量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显示,适当的前氮后移施肥方式(N3处理:基蘖肥:穗粒肥=6:4),能够有效地延缓叶绿素的降解,减少无效分蘖,提高水稻成穗率,并且N3处理下氮素积累量、水稻农学利用率以及生理利用率均达最高值,水稻产量也达最高。由此可见,适当的前氮后移能够优化水稻的群体结构,提高氮肥的利用效率,进而促进水稻高产潜力的发挥。
翻压紫云英绿肥下氮钾肥运筹方式对单季稻生长的影响
王飞, 林诚, 李清华, 何春梅, 林新坚, 李昱
2012, 27(7): 764-767.
摘要:
连续3年研究了福建单季稻区翻压紫云英绿肥下,水稻生长对减量氮钾肥施肥时期比例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紫云英鲜草每年翻压18000kg·hm-2,单季稻氮钾肥施用时期与比例以基肥:分蘖肥:穗肥=0:5:5的籽粒产量最高,分别较基肥:分蘖肥:穗肥=3:4:3、基肥:分蘖肥:穗肥=5:5:0、基肥:分蘖肥:穗肥=0:7:3、基肥:分蘖肥:穗肥=0:10:0的增产3.6%、4.9%、3.0%、6.1%,均达到显著增产水平,其增产的主要经济性状表现为每穗实粒数的增加,显示紫云英翻压为水稻幼苗期生长提供了足够的营养。福建单季稻区翻压紫云英及水稻减量化施肥条件下,氮钾肥施用时期后移,增加孕穗期施肥比重可显著提高籽粒产量。
农业经济
福建畜禽产业集群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李建华, 许标文, 陈志峰, 郑百龙
2012, 27(7): 768-772.
摘要:
福建通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集群的发展,突破了畜禽业仅以副业形态存在的形式,提高了畜牧业在农业中的比重,使福建畜禽产品由短缺转为富余。本文通过对福建畜禽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类型、特点、效应及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提出扶持畜禽产业集群发展、转变畜禽业集群发展方式、推进集群战略性结构调整及培育壮大企业集群方式等对策措施,以期进一步推进和提升区域畜禽产业集群发展水平。
综述
籼型杂交水稻恢复系明恢77的应用
吴方喜, 郑家团, 谢华安
2012, 27(7): 773-779.
摘要:
明恢77是我国通过人工制恢育成的推广面积较大的早熟恢复系,改变了我国杂交水稻早熟恢复系较为单一的局面,在我国早熟恢复系应用历史上起着更新换代的作用,为发展我国早熟杂交水稻和粮食增产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至2010年,全国以明恢77为父本配组育成了11个组合通过省级以上品种审定,其中3个组合通过国家品种审定。从1991~2010年,用明恢77配组的所有组合累计推广面积达744.67万hm2,累计增产粮食36.0亿kg。明恢77还是选育早熟恢复系的重要骨干亲本。至2011年,全国各育种单位以明恢77为亲本选育的新恢复系有24个,这些新恢复系配组了34个组合通过省级以上品种审定。2005~2010年,这些恢复系配组的组合累计推广面积达50.4万hm2,累计增产粮食10731.95万kg。最后,还讨论了明恢77在生产上能够大面积应用的原因。明恢77恢复力强,恢复谱广,配合力好,配组的组合杂种优势强、产量高、适应性好,对稻瘟病抗性强,米质较优,这是明恢77能够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原因所在。
麻类作物分子育种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陈美霞, 祁建民, 刘伟, 徐建堂, 祁伟, 李爱青, 粟建光, 陶爱芬, 牛小平
2012, 27(7): 780-786.
摘要:
麻类作物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的成功依赖于对基因库资源遗传变异的数量、分布及其进化关系充分的了解和掌握。传统的研究方法有很大局限性,分子标记的出现弥补了传统方法的不足,成为现代科学研究的有利工具。目前关于麻类作物的遗传背景知识相对有限,但是对于作物育种又是必需的。一张高密度的遗传连锁图谱可以用于重要性状定位、重要基因克隆、比较基因组学研究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本文系统地论述了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在6种麻类作物包括红麻、黄麻、亚麻、苎麻、大麻、剑麻的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及基因定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方面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