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核心期刊
  • CSCD来源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CA、CABI、ZR收录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3年  38卷  第10期

2023 年 10 期目录
2023, 38(10): 1-2.
摘要:
作物科学
水稻肽转运蛋白基因OsPtr1的功能分析
胡昌泉, 刘华清, 李刚, 王锋
2023, 38(10): 1133-1138.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23.10.001
摘要:
  目的  利用T-DNA插入突变的方法揭示候选基因P0421H01.23(命名为OsPtr1,Peptite 24-48Transporter 1)的功能表达。  方法  提取水稻明恢86成花后12 d的胚乳RNA,反转录成cDNA后,进行OsPtr1基因扩增,以胚乳特异表达Gt1为启动子,构建OsPtr1基因植物过表达载体,用农杆菌介导法将OsPtr1基因导入水稻品种日本晴,对其后代及突变体w9101进行氮代谢物测定分析;同时,构建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OsPtr1基因融合表达载体,用基因枪转入洋葱表皮细胞,培养24~48 h后,用荧光共聚焦电子显微镜观察OsPtr1基因亚细胞定位。  结果  OsPtr1基因编码蛋白定位于质膜上,该基因与氮类物质的运输有关,OsPtr1功能缺失突变体种子的氨基酸和蛋白质等含氮物质积累效率降低,过表达植株种子的氨基酸和蛋白质等含氮物质含量增加。  结论  OsPtr1基因参与水稻氮类物质的跨膜运输。
盐胁迫对藜麦种子萌发生长的影响及耐盐机理研究
邓焕莹, 钱峰, 周琬敏, 陈雨寒, 颜统利, 赵燕昊, 蒋玉蓉, 陆国权
2023, 38(10): 1139-1145.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23.10.002
摘要:
  目的  探究盐胁迫对藜麦生长发育及生理特性的影响,并研究3种抗逆基因在藜麦中的响应模式。  方法  以藜麦品种Temuco为材料,用不同浓度NaCl溶液(0、200、 450 mmol·L−1)处理藜麦种子和盆栽幼苗,通过测定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指标、成熟植株农艺性状、种子营养成分含量,以及SODPODBADH基因的时空表达,明确不同浓度NaCl胁迫对藜麦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种子品质的影响,以及3种抗逆基因对不同盐胁迫的响应。  结果  (1)在高浓度NaCl(450 mmol·L−1)胁迫下藜麦种子发芽和植株生长均受到明显抑制,影响种子N元素的吸收,Na+/K+比率显著上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的酶活性显著下降,而丙二醛(MD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低浓度NaCl(200 mmol·L−1)胁迫有助于藜麦生长发育,除发芽指数下降外,种子活力指数和鲜重显著增加,各营养元素含量不受影响且略有上升,诱导SOD和POD酶活性显著增加,MDA含量与对照相比无明显差别。(2)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在200 mmol·L−1和450 mmol·L−1两个盐浓度下,与对照相比较均有显著增加,可溶性糖的增幅分别为68.06%和41.67%,脯氨酸含量的增幅分别为237.38%和189.97%。两者均随着盐浓度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3)SODPODBADH三个抗逆基因在高浓度盐胁迫下表达量响应模式存在组织特异性和耐盐敏感性差异。BADHSOD基因在根部组织中的表达量高于茎部和叶片,而POD基因则在叶片组织中的表达量最高,根部最低。  结论  高盐胁迫会影响藜麦Temuco种子的营养成分,使其萌发和生长受到抑制;基因的时间动态表达水平表明,在200 mmol·L−1和450 mmol·L−1两个盐浓度下,BADH均较PODSOD对盐胁迫的响应更为迅速和敏感,因此BADH基因的表达量水平和响应速度可作为藜麦耐盐种质筛选的标记之一。本研究对藜麦的耐盐机制的深入和耐盐种质的选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园艺科学
高接枇杷两种树形的枝梢分布特点与质量差异
许奇志, 戴曲顺, 邓朝军, 马翠兰, 陈秀萍, 蒋际谋
2023, 38(10): 1146-1154.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23.10.003
摘要:
  目的  探讨高接枇杷两种树形的枝梢空间分布特点及质量差异,为高接换种丰产树形的培养提供依据。  方法  以高接换种后5年生多主枝自然圆头形和多主枝矮化开心形枇杷品种贵妃为试材,采用改进网格法进行分格定位,根据树高由下至上分为F1(树高0.0~100.0 cm)、F2(树高100.1~200.0 cm)、F3(树高200.1~300.0 cm)、F4(树高>300.0 cm)层,根据中心干距离远近设P1(内部,距离中心干0.0~100.0 cm)、P2(中部,距离中心干100.1~200.0 cm)、P3(外围,距离中心干>200. 0 cm)区。测量方格内代表性枝梢的长度、粗度、叶片数和枝角等,统计枝梢数、花穗数、枝梢抽穗率等。  结果  多主枝自然圆头形的树高、叶幕层厚、冠幅、枝梢数、花穗数、枝梢抽穗率、枝角、节间长度均大于多主枝矮化开心形;在水平方向上,两种树形的枝梢数、花穗数主要分布在P2区,其次P1区;在垂直方向上,多主枝自然圆头形枝梢主要分布在F2、F3层,多主枝矮化开心形主要在F2层。多主枝自然圆头形的枝梢抽穗率、枝梢长度、枝梢粗度均为F4>F3>F2层;F2层枝梢数、花穗数、枝梢粗度、枝角为P3>P1,F3层枝梢抽穗率、枝角、节间长度为P3> P1区。多主枝矮化开心形的枝梢数和花穗数为F2>F3层,枝梢长度、粗度为F3>F2层;F2和F3层叶片数、节间长度为P1>P3区,枝角为P3>P1区。  结论  两种树形的枝梢主要分布在次高层和次外层,多主枝矮化开心形的枝梢和花穗在冠层内分布更均匀,树冠内膛无枝梢或枝梢量少的低效或无效空间占比更少,为更高效树形。
国外芍药品种在扬州地区的引种观测及综合评价
钱景扬, 卢莉莉, 李芹, 汤寓涵, 陶俊, 赵大球
2023, 38(10): 1155-1162.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23.10.004
摘要:
  目的  筛选出适宜江苏扬州地区种植的国外芍药资源,建立引种国外芍药品种综合性评价体系,从而能更好地为扬州乃至长江中下游地区芍药种质资源创新及产业化发展提供支撑。  方法  对引种的21个国外芍药品种适应性、植株特性和观赏性进行观测,共选取12个性状指标,并采用层次分析法(AHP)进行综合评价,最终得出每个品种的综合性状评分值并进行排名和等级划分。  结果  确定了12个评价指标的权重值,其中热害指数、花姿态、鳞芽分生能力和单朵花期所占比重较大,分别为0.4180、0.1496、0.1393、0.0898。依据品种综合性评价得分,将评分结果划分为3个等级,皮特布兰德、莎拉伯恩哈特精选、希拉里、奶油碗、嘉年华、老忠诚、果汁冰淇淋和天使面颊共8个品种综合评分大于3.5,位列I级,适宜在扬州地区推广应用;七叶树之恋、秀兰·邓波尔、栀子花、红色魅力、戴安娜和堪萨斯共6个品种综合评分为3.0~3.5,位列II级,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可适量推广;花季少年、公爵夫人优选、阳光女孩、柠檬雪纺、御前演出、珊瑚魅力和伽马共7个品种综合评分小于3.0,位列III级,不推荐在扬州地区引种栽培和推广应用。  结论  应用层次分析法建立的综合评价体系能够准确地对国外芍药资源进行评价与分级。
黑木耳水提物和粗多糖溶液的流变特性及饮料开发
吴俐, 陈寿辉, 李怡彬, 赖谱富, 肖正, 陈君琛
2023, 38(10): 1163-1175.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23.10.005
摘要:
  目的  研究黑木耳水提物(Auricularia auricula water extract, AWE)和黑木耳粗多糖(Auricularia auricula crude polysaccharide, ACP)溶液的流变特性,优化饮料配方,为黑木耳饮料的开发提供科技支撑。  方法  观察不同质量浓度和均质压力下AWE和ACP溶液的流变特性;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黑木耳饮料配方。  结果  0.3%~1.5%的AWE与ACP溶液都具有明显的剪切稀化特征,表现为假塑性流体,且为非牛顿流体;随着AWE与ACP质量浓度的降低,其流动行为指数增加,稠度系数降低(P < 0.05),0.3%~ 0.6%AWE溶液和0.3%ACP溶液呈现稳定的流体特性。4~12 MPa均质处理显著提高0.6%AWE和ACP溶液的流动行为指数,同时降低稠度系数,均呈现稳定的流体特性;相同均质压力下0.6%AWE比ACP溶液的黏度更低、流动性更佳。8 MPa均质压力处理的0.6% AWE溶液的平均粒径(6.51 ± 0.02 )μm和稳定系数(0.926 ± 0.024)达到平衡。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黑木耳饮料配方为:AWE 0.6%、冰糖6%以及柠檬酸0.1%;饮料呈浅褐色,具黑木耳特有风味,口感细腻丝滑。  结论  0.3%~1.5%AWE和ACP溶液均为假塑性流体,且为非牛顿流体;4~12 MPa均质提高了0.6%的AWE和ACP溶液流动性,8MPa均质处理0.6%AWE溶液体系的稳定性最佳,从而确定黑木耳饮料加工以0.6%AWE为生产原料,采用8 MPa作为均质压力。黑木耳饮料最佳配方为:AWE 0.6%、冰糖6%以及柠檬酸0.1%。
动物科学
低蛋白饲粮添加Glu和Arg对断奶仔猪肠道代谢产物与菌群的影响
方桂友, 刘景, 郭庆, 林长光, 董志岩
2023, 38(10): 1176-1184.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23.10.006
摘要:
  目的  探讨较大程度降低饲粮粗蛋白质(Crude protein,CP)水平后添加必需氨基酸、谷氨酸和精氨酸对断奶仔猪肠道代谢产物和微生物菌群的影响。  方法  试验选用192头、日龄(26±2) d的健康“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平均初始体重为(6.96±0.29) kg,随机分成4个处理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猪,试验期16 d。组I为对照组,饲粮CP水平为21.16%;组II 为低CP饲粮组,饲粮CP水平为15.97%,补充必需氨基酸(L-赖氨酸、DL-蛋氨酸、L-苏氨酸、L-色氨酸、L-缬氨酸、L-异亮氨酸);组III在组II 基础上添加1.50%谷氨酸(Glu);组IV在组II 基础上添加1.50% Glu和1.00%精氨酸(Arg)。于正式试验期第11~13 d测定各处理断奶仔猪肠道代谢产物成分及微生物群落组成。  结果  组II 、组III和组IV断奶仔猪粪样腐胺和亚精胺含量均显著低于组I(P<0.05),组II、组III和组IV间差异不显著(P>0.05),尸胺含量组II 和组III显著低于组I和组IV(P<0.05),组I显著低于组IV(P<0.05),组II 和组III间差异不显著(P>0.05)。粪样乙酸和丙酸含量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丁酸含量组II 、组III和组IV显著高于组I(P<0.05),组II 、组III和组IV间差异不显著(P>0.05)。仔猪肠道菌群丰富度和多样性组II 、组III和组IV显著高于组I(P<0.05)。仔猪粪样菌群组成在门分类水平上,组II 、组III和组IV厚壁菌门(Firmicutes)相对丰度显著高于组I(P<0.05),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显著低于组I(P<0.05)。在科属分类水平上,各组菌群组成亦有较大差异,组II 、组III和组IV梭菌目下未明确的科和梭菌目下未明确的属相对丰度显著高于组I(P<0.05),普雷沃氏菌科(Prevotellaceae)、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和丁酸球菌属(Lachnospiraceae)相对丰度显著低于组I(P<0.05),组IV毛螺菌科(Lachnospiraceae)、乳杆菌科(Lactobacillaceae)和布劳特氏菌属(Blautia)、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相对丰度显著高于组I(P<0.05),组IV消化链球菌科(Peptostreptococcaceae)和土孢杆菌属(Terrisporobacter)相对丰度显著低于组I(P<0.05)。  结论  将饲粮CP水平从21.16%降低至15.97%,平衡重要必需氨基酸并补充Glu+Arg,能降低断奶仔猪肠道生物胺含量,提高丁酸含量,增加肠道菌群多样性和丰富度,影响肠道菌群组成。
细菌刺激下克氏原螯虾prx4基因的免疫响应和抗氧化功能研究
张明达, 李倩倩, 张文硕, 秦仕宇, 沈秀丽, 杜志强
2023, 38(10): 1185-1194.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23.10.007
摘要:
  目的  克隆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过氧化物还原酶4基因(Pc-prx4),分析Pc-prx4基因的正常组织表达以及细菌刺激后的相对表达情况,分析其抗氧化功能,为Pc-prx4在病原刺激后的先天免疫机制以及抗氧化功能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以Pc-prx4为目的基因,通过相关网站和软件(Expasy、Translate tool、SMART、Expasy ProtParam tool、BLASTx、MEGA-X)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qRT-PCR检测Pc-prx4在正常组织中的表达量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鲶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ictaluri)刺激下的表达量;通过构建表达菌株、诱导纯化rPc-PRX4蛋白,对重组蛋白进行抗氧化功能研究。  结果  Pc-prx4开放阅读框744 bp,编码247个氨基酸,含有烷基氢过氧化物还原酶(AhpC)结构域、巯基特异性抗氧化结构域和1-Cys prx过氧铁氧酶的C末端结构域;Pc-PRX4蛋白分子式为 C1249H1934N330O357S10,分子量为27.61 kDa,理论等电点(pI)为5.88,N端存在信号肽区域,C端存在1-Cys过氧化物还原蛋白结构域。Pc-prx4基因在各组织中均有所表达,其中血淋巴的表达量最高;在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鲶爱德华氏菌刺激下,Pc-prx4基因在血细胞、肝胰腺、鳃、肠组织中表达均呈现整体升高的趋势。在保护质粒DNA抗氧化缺刻试验中,rPc-PRX4表现出抗氧化性,并随着重组蛋白浓度的升高,抗氧化效果越明显。  结论  Pc-prx4基因属于1-Cys prx,在血细胞中高表达,参与调节金黄色葡萄球菌、鲶爱德华氏菌刺激下的机体免疫应答过程,rPc-PRX4蛋白还具有与浓度大小相关的抗氧化功能,该基因参与免疫过程的调节和保护机体进行抗氧化的功能。
新疆裸重唇鱼仔鱼饥饿试验及不可逆点的确定
张涛, 牛建功, 蔡林钢, 曹文芝, 沙文军, 王小渝
2023, 38(10): 1195-1203.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23.10.008
摘要:
  目的  研究新疆裸重唇鱼(Gymnodiptychus dybowskii)仔鱼的饥饿耐受能力及最佳投喂时间,为其仔鱼培育提供理论参考。  方法  采用试验生态学方法,在水温15.2~16.4℃条件下,研究新疆裸重唇鱼仔鱼在饥饿胁迫下的形态发育、生长及存活率等的变化,通过记录饥饿组仔鱼每日的初次摄食率,测定其不可逆点(Point of no return,PNR)。  结果  新疆裸重唇鱼仔鱼7日龄开口摄食, 12~13日龄卵黄囊消失,混合营养期5~6 d。仔鱼开口时初次摄食率仅为5%,11日龄达到初次摄食率的最大值100%;17日龄后下降至50%,到达PNR,仔鱼具有初次摄食能力的时间为10 d。9日龄前,两组仔鱼全长无显著差异(P>0.05),12日龄后饥饿组仔鱼全长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饥饿组仔鱼负增长并出现生理性萎缩。饥饿组仔鱼进入PNR后,因饥饿出现身体扭曲、畸形,死亡率逐渐升高,至25日龄死亡率达100%。  结论  在水温15.2~16.4℃下,新疆裸重唇鱼具有一定的耐受饥饿能力,其仔鱼最佳投喂时间为11日龄。
植物保护
不同环境因子对桉树枝瘿姬小蜂生长适应性的影响
刘雅, 符元慧, 郭春晖, 陈文佳, 杨奇龙, 杨振德, 谢金婷, 李俊珏
2023, 38(10): 1204-1213.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23.10.009
摘要:
  目的  研究环境因子对桉树枝瘿姬小蜂生长适应性的影响,旨在探究该害虫快速入侵及适应新环境的生理机制。  方法  测定不同地理区域的形态指标、不同温度下的形态指标、呼吸强度、保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活性和取食不同寄主的形态指标、解毒酶(乙酰胆碱酯酶、羧酸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多酚氧化酶)活性。  结果  桉树枝瘿姬小蜂的形态指标与纬度呈现负相关的趋势;温度对桉树枝瘿姬小蜂的呼吸强度和体内的保护酶活性均存在显著影响,20~30 ℃范围内,桉树枝瘿姬小蜂的呼吸速率和保护酶活性相对稳定,当超过30 ℃时,桉树枝瘿姬小蜂的呼吸速率显著上升,但是保护酶活性显著下降;当低于20 ℃时桉树枝瘿姬小蜂的呼吸速率显著下降,保护酶活性也显著下降。不同寄主对桉树枝瘿姬小蜂体内的解毒酶活性和形态指标也存在着显著的影响,取食巨园桉DH201-2的桉树枝瘿姬小蜂形态指标与4种解毒酶(乙酰胆碱酯酶、羧酸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多酚氧化酶)的平均活性均高于取食窿缘桉的桉树枝瘿姬小蜂相应的指标。  结论  桉树枝瘿姬小蜂的形态大小与纬度呈现负相关的趋势,该害虫的适宜温区是20~30 ℃,取食巨园桉的形态指标和解毒酶活性均高于取食窿缘桉的。
福建省一种蓝莓枝枯病病原鉴定
张小艳, 陈细红, 谢丽雪, 张立杰, 郑姗, 李韬
2023, 38(10): 1214-1219.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23.10.010
摘要:
  目的  明确福建省三明地区蓝莓枝枯病的病原菌,为该病害的有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集受害蓝莓枝条样品,通过常规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菌分离纯化,采用针刺法进行致病性测定完成柯赫氏法则验证,利用形态学特征并联合分子生物学,明确致病菌的分类地位。  结果  从病组织中分离获得菌株KW1-4,将其回接至健康蓝莓枝条后,接种部位出现干枯病斑,再次分离获得的菌株与接种菌株一致,表明该菌株是引起蓝莓枝枯病的病原菌。菌株KW1-4菌落圆形,白色至灰色,有2种类型分生孢子,α型分生孢子长椭圆形至梭形,具2个明显油球,(4.77~7.63)µm×(1.55~2.71)µm,β型分生孢子线形,无油球,(11.95~19.65)µm×(1.05~1.94)µm。采用ITSTEF1-ɑβ-tubulin3段基因联合构建系统发育树,供试菌株KW1-4与Diaporthe australiana聚在同一分支。对比形态学特征,确定菌株KW1-4为间座壳属真菌Diaporthe australiana  结论  引起福建省三明市蓝莓枝枯病的病原菌是Diaporthe australiana,本研究首次报道Diaporthe australiana能够侵染蓝莓枝条。
基于坐标注意力机制和残差网络的水稻叶片病虫害识别
廖媛珺, 杨乐, 邵鹏, 余小云
2023, 38(10): 1220-1229.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23.10.011
摘要:
  目的  针对在自然条件下水稻叶片病虫害的识别效率不高、准确率较低的问题,探索基于ResNet深度学习网络的水稻叶片病虫害识别模型(ResNet50-CA)。  方法  在ResNet-50的残差卷积模块下引入坐标注意力机制(CA),采用 LeakyReLU 激活函数替代 ReLU 激活函数,使用3个3×3的卷积核替换ResNet-50模型首层卷积层中的7×7卷积核。  结果  在使用传统卷积神经网络进行水稻叶片病虫害研究发现,ResNet-50能够较好地平衡识别准确率和模型复杂度之间的关系,因此选择在ResNet-50网络模型的基础上加以改进。使用改进后的网络通过微调参数进行水稻叶片病虫害对比性能试验,研究发现在批量样本数为16和学习率为0.0001时,ResNet50-CA获得最高的识别准确率(99.21%),优于传统的深度学习算法。  结论  改进后的网络能够提取出水稻病虫害更加细微的特征信息,从而取得更高的识别准确率,为水稻叶片病虫害识别提供新思路和方法。
资源与环境科学
秸秆还田对稻田土壤磷素形态及磷循环微生物功能基因的影响
李季, 张桥, 张嘉欣, 韩兴华, 黎婉玲, 孙丽丽, 顾文杰, 卢钰升, 解开治, 徐培智
2023, 38(10): 1230-1241.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23.10.012
摘要:
  目的  以南方酸性土壤连续8年秸秆还田定位试验田为研究对象,探究秸秆还田对水稻分蘖期与成熟期土壤磷循环微生物功能基因的影响。  方法  定位试验共设置5个处理:化肥+无秸秆还田(CK)、化肥+当季秸秆全量还田(CKS)、化肥+当季秸秆全量还田+秸秆替代10%钾肥(S10)、化肥+当季秸秆全量还田+秸秆替代20%钾肥(S20)和化肥+当季秸秆全量还田+秸秆替代30%钾肥(S30)。利用Guppy土壤磷素连续浸提法和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分别测定土壤磷素组分和磷循环微生物功能基因数据。  结果  秸秆还田处理显著提高了Guppy土壤磷分级中可利用磷组分NaHCO3-Pi的含量(P<0.05),其中S10、S20处理较CK处理提升了5.88%~8.73%;中等可利用磷组分中NaOH-Pi为南方酸性稻田土壤最主要的磷素形态,含量为154.03~202.11 mg·kg−1。同时,秸秆还田还显著影响了土壤磷循环微生物功能基因的丰度,其中无机磷溶解基因pqqC对秸秆全量还田处理的响应更为明显。秸秆还田条件下磷循环功能基因(如phnWphnOpqqBpqqC)促进了盐酸磷和残余磷向可利用磷库的活化,appAphnXppx基因参与了稳定态磷的活化过程,NaOH-Pi为关键的过渡态磷素,参与长期的磷素转化过程。此外,土壤有机碳和pH是决定功能基因丰度的主要影响因子。  结论  秸秆还田通过影响土壤理化性质,改变了稻田土壤磷循环功能基因丰度,促进了南方酸性稻田土壤磷素转化过程。
辽北地区玉米田适宜耕作模式研究
隋世江, 牛世伟, 王娜
2023, 38(10): 1242-1248.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23.10.013
摘要:
  目的  探究不同耕作模式对玉米产量和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方法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旋耕15 cm、深松30 cm、粉垄30 cm、粉垄50 cm、粉垄30 cm结合覆膜和粉垄50 cm结合覆膜对玉米不同生育时期不同土层的土壤温度和土壤容重,玉米根数、根长和根体积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结果  粉垄耕作可提高不同层次土壤温度,尤其粉垄耕作结合覆膜处理显著提高玉米苗期和拔节期地温14.14%~23.75%和14.34%~25.90%。粉垄耕作处理显著降低玉米苗期和拔节期及成熟期25~30 cm、45~50 cm土壤容重1.91%~3.09%、2.91%~5.21%,显著增加玉米拔节期至成熟期玉米根数、根长和根体积13.21%~47.55%、7.14%~38.83%和20.63%~110.04%。粉垄耕作结合覆膜处理显著提高玉米产量11.12%~16.29%,其中粉垄30 cm结合覆膜处理玉米产量最高。  结论  在试验条件下,粉垄耕作结合覆膜处理能有效改善土壤环境,促进玉米根系生长,提高玉米产量,其中粉垄30 cm结合覆膜措施是较适宜的耕作模式。
安溪县茶园土壤肥力评价
王艳飞, 潘丽敏, 郭淇峰, 朱悦蕊, 林慧凌, 高峰, 高水练
2023, 38(10): 1249-1258.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23.10.014
摘要:
  目的  探究福建省安溪县茶园土壤养分及其分布情况。  方法  在安溪县22个主要产茶乡镇随机采集茶园土壤样品243个,通过测量土壤的pH值、有机质含量、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并利用Fuzzy综合评估法计算出茶园土壤肥力综合指数(IFI),以此来评估土壤肥力质量等级。  结果  ①安溪县各乡镇茶园土壤pH值为3.79~4.97,均值为4.36,变异系数为11.51%,乡镇间茶园土壤pH差异显著(P<0.05)。②只有一个乡镇茶园土壤有机质含量不符合Ⅰ级土壤指标(>20.00 g·kg−1)。③茶园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为109.70~184.70 mg·kg−1、5.34~257.21 mg·kg−1、78.18~272.20 mg·kg−1,土壤碱解氮含量均为Ⅰ级,有20个乡镇茶园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均为Ⅰ级、其余各有2个为Ⅱ级。④全氮磷钾含量分别为0.38~2.05 g·kg−1、0.14~1.76 g·kg−1、4.83~24.06 g·kg−1,其中有4个乡镇茶园土壤全氮含量不符合Ⅰ级标准,为Ⅱ级和Ⅲ级各2个;有5个乡镇茶园土壤全钾含量不符合Ⅰ级标准,为Ⅱ级4个、Ⅲ级1个;而全磷只有1个乡镇符合Ⅰ级标准,Ⅱ级和Ⅲ级分别占68.18%、27.27%,乡镇间差异较大;⑤茶园IFI肥力等级中Ⅰ级、Ⅱ级、Ⅲ级、Ⅳ级分别占81.82%、4.55%、9.09%、4.55%。  结论  安溪县茶园土壤酸化严重,有机质和速效养分总体较丰富,全量养分较缺乏,尤其是全磷含量普遍不足;总体肥力等级较好,但是养分结构不均衡、空间分布不均匀。因此,建议:(1)通过增施有机肥等手段改良茶园土壤酸化;(2)适当增施含氮磷钾全量养分的矿物质,以增加全量养分储备;(3)推广测土配方技术,促进精准施肥和减肥增效。